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2)

时间:2021-08-31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上初中的时候,一样的清明节,和今天不同的是,那年的清明节一直是细雨霏霏,全校师生给烈士们扫完墓以后,学校以追思烈士为中心思想而举行作文比赛,题目就是《清明抒怀》,因此,自己还有幸荣获忘了是二等奖了还是一等奖。

  追忆那个时代啊,追忆曾经逝去的似水年华,那年,我们正好十五六岁,而现在,不知不觉就跨入了奔四的浩荡大军中,而每每清明节,更会哀思如潮。追忆我逝去了的亲人们。那天,梦到了已故去快六年的爷爷,醒来后,已是泪湿枕巾,或许平时想念太多,故才会有梦吧。好多年过去了,爷爷的音容笑貌从未在我的脑海里淡漠过。小学的时候因为爸爸工作调动我家很早就搬离了老家,但是寒暑假我会回去看望爷爷奶奶,爷爷平时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他们很疼我,记得有一次我中暑了,爷爷拿来了藿香正气水给我喝,我捏着鼻子怎么也喝不进去,爷爷就亲切的安抚我,他拿着一盅白糖,叫我喝一口药就赶紧吃一口糖,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藿香正气水是那么好喝那么甜!爷爷虽然不认识很多字,但他对阿拉伯数字特别敏感,会双手打算盘,而且从来没有错过,而我自从上了初中数学就差的要命,那时候就老想,为什么没有遗传爷爷的数学基因呢?爷爷那会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商店,还待收天草(药用称甘草),村子里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依仗他这个小店的,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比较匮乏,好多人都因没钱而吃不起药,因为没钱而给孩子买不起学习用品,爷爷总会无偿的赊给他们,有了钱就还,没有钱就算了。爷爷比较有做生意的头脑,但是从不给人家缺斤短两,老家那边的山上甘草多,爷爷就鼓励青壮年们上山上去挖甘草,爷爷按斤收购后会公平的给他们钱,当时,很多农户家庭生活补给也都靠那点甘草钱的。

  爷爷很爱喝酒,哪怕这顿饭没有菜他也要喝点小酒,但他喝酒从不过量,每次就那么两小盅,我记忆中的爷爷从来没有因喝酒而醉过,爷爷是个既严肃又很幽默的人,爷爷的口头谈是:知不道。每当问爷爷他不知道的事情他说“知不道”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戏说“道不知”,爷爷会假装很生气,自嘲的说声小兔崽子,便会把我逗的咯咯咯乐很长时间。

  那时候就想,等自己上班挣钱了,一定要给爷爷买瓶好酒喝,虽然爷爷并不缺酒。但是,等到我真的毕了业挣了钱,爷爷也没有喝上我买的酒,02年那会毕业在北京上班,好不容易放了几天年假也会回呼市和我的父母团聚,也想过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但心里有个声音总是在隐隐的往后推脱,总是在想:爷爷奶奶有那么多的儿女和孙男娣女在身边,多我一个也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吧。而从爷爷06年88岁去世至如今,我依旧为了当初的那个极幼稚的、极不孝的想法而愧疚而汗颜而想起来便会泪流,哪怕当初爷爷能够吃上我亲自为他买的一块面包、一颗水果也好,临终前能够喝上一口我为他做的热汤,而今,我永远都没有机会了,就连自责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奈!

清明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初次邂逅竹子,是在清明的一场大雾里。

  曾祖父的坟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当天凌晨,大雾漫天,几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出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得去好几个山头祭拜先人。只记得,当天早上,父亲挑着祭品走在后边,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如一只脱笼的小鸟。嘴里似乎还在哼着曲调吧,或许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我的胸前。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过几个山头,终于来到一条峡谷里。父亲轻轻喊了一声:“别跑得太快,前边是一片竹子了。”我应了一声,却一个劲地往峡谷里跑。父亲在后边摇了摇头,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欢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风中吹来一阵沙沙的轻响,在弯角处我终于看到了竹子的身影。绿色般的潮水,从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无法抹去。

  竹子上方的叶子雀跃地随风倾倒,发出寒战的声音,宛如一片绿色的急流,所有的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修长而青翠的叶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我站在万千的竹子当中,只觉得自己已被绿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耸云霄,一直长到了峡谷的顶端,遮没了天空,嬉戏着白云。细小的竹子,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绿地,也在枝头泼洒出一簇簇细小的舟子,加入这雾中的争流。绿色的震撼铺天盖地,万千的翡翠招摇在我的面前,我抚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间绕来绕去,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亲放下肩头的祭品,站在林间,也有点出神。

  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在绿色的枝头上跳跃着,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留下溪流走过的痕迹;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坠而去。

  后来,或许是第一缕刺破林间雾气的阳光唤醒了父亲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递给了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唤道:“走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或许是年幼吧,也或许是不对先祖们感情不够深沉。荒山中的孤冢总让我感觉阴森,要是没有父亲在身旁的话,我敢担保我会吓哭的。那年的清明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祖先的记忆,却永远铭记了那片竹子,那片绿色的,空灵的世界。也记得了父亲削给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亲唇边吹响的竹子。那一缕悠扬而深邃的声音,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后来我长大了。读到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吧,又读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是王维的吧。读了很多很多,也见过许多人画竹,如郑板桥的画,但却总觉得失落。那片空灵的世界,没有任何诗句,没有任何画笔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