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000字(2)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记得小时候春节是一年来心里最盼着的节日,因为过春节有很多好吃的、还可以穿新衣服、还可以不用上学、可以和邻居家的小孩到处去玩、可以去走亲串友。春节也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时候,我的家乡----被誉为“鼓子秧歌”之乡。

  腊月29下午7点左右是驱赶“年兽”的时候,那时候的春节最愿意干的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相传“年兽”当年就是被“福寿禄”三星用“炮竹”吓跑的,所以每当过年都会有放“炮竹”这个风俗。

  每次过年赶“花花集”(腊月25)都要跟爷爷要一堆鞭炮,买回家之后不等正点,我们那些小子就开始放响了,村里鞭炮一响浓浓的年味就有了,比谁家买的鞭炮多,谁家买的鞭炮响,那时候虽然害怕鞭炮,但是还是愿意玩。

  腊月25,这一天除了敢“花花集”买菜、买响、买对联、买

  年画、买灯笼、买新衣服之类的东西,还要扫屋子。新年新气象

  要除旧迎新,把屋子里的灰尘都打扫干净,收拾的和新屋子一样,看着就舒服。

  腊月27、28,也是我们村里这些小子最喜欢的时候,这两天家里要煮肉、包大包子、炸麻花、炸藕荷、炸点心之类的,准备过几天伺候亲戚,这一天还要把对联贴上,大门和屋门都要贴上,买的漂亮的年画也都糊上,漂亮大红灯笼也都挂在大门外。这两天也得理个发,然后去澡堂子搓个澡,除旧迎新除掉过去一年身上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腊月29晚上就热闹了,这天晚上要“摆贡”每户家里都端几样好菜来上贡,摆贡要摆三天,贡位写着玉帝、灶王爷、财神爷啊,再点上香,然后全家人全了烧纸、磕头,这样贡位就摆好了。上完贡就是自由时间了,叫上自己一个院里的兄弟姐妹凑一桌喝酒、吃菜、聊天,吃完了打牌一直打到明天早上。

  年三十也叫除夕,这一天中午一家人在家做一桌子菜,吃菜喝酒,晚上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喝着酒,外面有放烟花和鞭炮的,浓浓的过年气氛这时候是最浓的时候,当“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敲跨年钟的时候,这时候改下饺子吃水饺了,这时候通常每家每户都会放烟花。

  初一是挨家挨户在村里拜年的时候,那时候记得跟着大人去挨家挨户的转,初二就是去姥姥家拜年了,姥姥家今天人特别多,老姨们都凑到一块去拜年---热闹。

  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就是“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是“元宵节”这一天的表演节目,但是大家都会之前准备准备演练一下,所以初七、初八走完亲戚就可以训练鼓子秧歌了,同一个镇上的每个村子都会出一支秧歌队伍到镇上比试一下,然后到县上和市里去表演,表演节目有打鼓、打锣、打叉子、踩高跷、顶伞、挑货郎、扮小丑、猪八戒背媳妇、耍伞、炮手、举旗等,众多闹元宵节目。那时候卖小吃的都会跟着秧歌队伍走,卖甘蔗的,糖葫芦的,卖酸楂的等,这时候是我们这些小孩最高兴的时候。

  记忆中的春节都是浓浓的过年气氛,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搬上了楼房,想做的这些事情也受到了条件的限制,慢慢的就很少有人去做了,年味也慢慢的在变,“花花集”也慢慢的变成了大型超市,年夜饭从家里也搬到了饭店,大鼓、叉子也换成了音响,孩时炸的'好吃的也都是现成的了。。。。。。。。。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每次都是老爸讲话,需要规的。每次都会有全程录像,以制造气氛;有记得那年的大赛评委是老爸、我、四妹夫和我儿子冬冬。四个评委,三人在比赛现场,冬冬在国外读研,需要通过网络给他的电子信箱发去参赛作文,然后他再发回评选意见。

  冬冬是小字辈里唯一的评委,虽然还在读书,但大家让他做评委主要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和资格。冬冬当年是沈阳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两次一等奖获得者,北大毕业后又在国外名牌大学读硕士,能体现评委的权威性,提高大赛的档次。

  竞赛在大年初一晚上进行。吃过晚饭,免费听完了闹人的爆竹声声,全家人齐聚客厅,宣布作文竞赛开始。由于已经是历年来的常规赛事,自然不用多说什么,于是宣布评委会名单、监考人名单、比赛规则和胜出者奖金金额,然后公布命题,选手和监考人进入赛场,大赛正式开始。

  关于作文命题“十年以后……”,可写人、写事、写他人、写自己、写中国、写国外……千字左右,一小时内交卷。

  那一年参赛人只剩下4个,其中三妹和四妹的孩子都在重点大学读书,五妹和老弟的孩子一个是高中生另一个是初中生。虽说年龄大小不一,学历参差不齐,但是4个参赛人都专心致志地使出浑身解数。四妹夫监考稳坐不露声色,老妈急得总想进屋去看看。家里临时关门谢客,以免影响考场秩序。

  一个小时终于过去了,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在用心写。

  作文很快敲入两台笔记本电脑,并马上通过邮件发给儿子冬冬,他正在万里之外焦急地等着。家里的评委则开始认真阅读每一篇作文,反复阅看几遍后坐在一起评奖。家里的三位评委在一等奖归属方面意见很一致,都认为五妹的儿子王铁铮的作文应该评一等奖,对二三等奖则略有分歧。大家说等看一看海外评委的来信再做定夺。

  不一会儿子的邮件发来,他对一等奖的意见毫无悬念,二等奖又在二比一的基础上再添一票变成三比一。为了鼓励后进,剩下两篇作文为三等奖,全家皆大欢喜。

  接下来的颁奖仪式很正式,客厅的前面摆上了一个长条桌,坐着三个评委,四周坐着所有观众和参赛者。由评委会主任——老爸宣布评选开始,评委一一发表评选意见(不是评委的也纷纷插言,特别是老妈),由我念了海外评委也就是儿子冬冬发来的评选意见,最后由主任老爸发布评选结果并颁发一等奖,我和四妹夫分别颁发二三等奖。得奖人一一上来领奖,也要发表获奖感言。

  记得当时获奖人一个个都很激动,得一等奖的王铁铮甚至有些语无伦次,说自己获奖绝对是在意料之外,这回真是做梦也没想到,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云云。四妹的女儿在吉林大学读大一,说自己不应该栽在大年初一,还败在一个高中生小弟的笔下。于是评委帮助她分析原因,指出她的主要问题是出在选题角度上,立意不对自然写不下去。

  最后老爸发表了长篇领导讲话。记得那一年的奖金共用去700元,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两个三等奖各100元。

  如今又是几年过去了,当年正读大学的两个孩子都毕业参加了工作,三妹的儿子在省邮电设计院当上了高级项目经理,四妹的女儿两个学位拿到手后,也成了沈阳电视台的一名称职编辑,只剩下老弟老妹的两个孩子还在大学读书。作文竞赛参赛人员越来越少,这作文大赛也就赛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