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作文1000字(3)

时间:2021-08-31

新年的作文1000字 篇5

  腊月

  就在那里,玉兰花那光秃秃的树枝上竟不知不觉地长出了许许多多嫩包来。那里面一定藏着将要生长的小芽儿吧。站在小小的弄堂看到尽头,几棵梅花树竟也有了满树杈的花苞,在这肃杀萧瑟的冬天里显出独有的傲然生机。在梅花树的掩映下,几幅隐隐约约的大红条幅映入眼帘。呵!那是人家大门上贴着的春联吧。嗅着梅花那隐于空气中的清新芬芳,绕过梅树,来到那家家户户的门前,体味这节日里的喜气。这第一幅春联,便洋溢了满满的节日气氛,看——敲锣打鼓迎新春,张灯结彩辞旧年,横批:喜气洋洋。古老陈旧的乡村小木门经这气派的大红条幅一点缀,一下子显得别具特色。更多人家的门上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红纸黑字,潇洒的中国书法,给路人游子一眼望到便打心底感到一阵暖意。离春节还有好几日,这家家张灯结彩的喜气可真是毫不亚于正月里。我望着那悬在外婆家的小院里屋檐上的那个大红灯笼,在风里轻轻地晃着,垂着的流苏拂过屋檐,不自觉得开心起来。

  大年三十

  这年三十,可是忙活的日子。我站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围着外婆转。老人家按着习俗,备好十二碗素菜,点上香,点上蜡烛,倒了酒,最后盛上饭放在桌上,祭了祖宗。然后便要准备一大家子的年夜饭。杀鸡宰羊,这些都是乡下农村里常见的,为了热闹,外婆还要亲自包汤圆呢!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了。在那糯米团子里裹上馅,芝麻的、豆沙的、枣泥的、桃仁的,都得做。外婆说,这裹汤圆也是有讲究的,得搓圆圆的,才有团团圆圆的意义。傍晚,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一个也未少,济济一堂。大家说说笑笑,吃着年夜饭,分享这过年的乐趣。吃过年夜饭,长辈们便笑盈盈的'招孩子们过来,孩子们这时候可是最高兴的。只要有谁叫一声:分红包喽!我便和哥哥姐姐们跑过去,到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叔叔阿姨、爸爸妈妈那儿拿了压岁钱。外婆以前告诉我,这些压岁钱都要压在枕头底下的呢。

  还不到十一二点,这新年的气氛就在天空中荡漾开了。你瞧,那屋前屋后,欢声笑语,全被鞭炮声给掩盖了。孩子们闹着玩,也买了小爆竹在一边放得起劲呢。我拿了爸爸买的“飞天蝴蝶”,点着了,扔出去,那小小的鞭炮就宛如斑斓的蝴蝶在空中曼舞,旋转而下,在半空里“飞”出绚烂的火花。终于,新年的钟声敲响,这座小城的上空全被绚丽的烟花占领了,没有留出一点空隙给星星和月亮。鞭炮声的此起彼伏,似乎传递着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欢呼,传递着人们新年的祝福。满天的烟火,都不知道看哪边的好了,我只得抬着头,也不管脖子僵硬了。此刻,仿佛什么都不存在了,我被淹没在烟花盛开的大地里……

  春节

  一大早的,又听到鞭炮声连连。我伸了个懒腰,跑出房间,走到正在厨房里做早饭的妈妈身后,大声对妈妈说:“Happy New Year!妈妈!”妈妈转过身,惊讶地笑着说:“新年快乐!”早饭按着长辈们传下来的习俗,是要吃红豆煮年糕的,大概有年年高升的美喻吧!吃过早餐,我们一家三口便去奶奶家拜年。奶奶家的大门上也早已贴好了春联和倒“福”,真是好一派新春新气象!奶奶一见我来了,赶紧迎出来:“又长高了啊!呵呵……”“奶奶新年好!”“哎,真乖……”

  后记

  你和新年有约吗?新年新气象,也祝你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兔年大吉哟!Happy New Year兔You!

新年的作文1000字 篇6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在这又一个年关岁末之际,又一次辞旧迎新之时,尽管忙忙碌碌,但人们已纷纷做好归家的准备,或开启抢票模式,或整装待发自驾远途,一切的一切,都因孩子的笑脸在召唤,父母的双眸在期盼,家乡的味道在召唤,思乡的情绪在爆发。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铁打不变的年度大事。春节回家,在与留守孩子团聚,与独居父母小酌,话家常,聊琐事,享亲情的同时,还离不开举杯换盏,觥筹交错。吃什么,如何吃,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虽然在年味正日渐减淡的当下,吃,仅仅成了一种填饱肚子的形式,但在孩子们、父母们看来,其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应景于新年假日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无疑将这种仪式感提升到极致,而且重形式更重内容的乡食乡味的背后,却是对传统的承袭,对家乡的抒怀,对亲人的思念,对乡土的眷恋,它寄托着袅袅乡思,承载着屡屡乡情,伴随着那色香味俱全的乡食乡味,浑不觉的就缀满心房,加速了人们归乡的情绪,成为勾连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桥梁。吃什么已然不重要,怎么吃也不再成为话题,因为,这乡食乡味中已浸满了浓浓的乡思与乡情。

  《舌尖上的新年》之于我不仅仅是打开了味蕾,勾起了馋欲这么简单,从那一张张高清极清近景镜头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溢出银幕弥漫影院的香食香味,更感受到了浓香肆意的乡食乡味。尤其是重庆那老两口,为过节准备杀猪饭的场景,更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闪回于乡思乡情。

  我的父母虽然从重庆老家支边来到新疆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渝乡口音依旧正宗。所以,当《舌尖上的新年》来自重庆的老两口操着地道的重庆话摆着关于杀猪饭的龙门阵的时候,那种亲切感对我来说油然而生。而捉猪、杀猪,把猪肉做成老腊肉的过程亦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年少的时候就对这过程耳熟能详,并亲自操刀过数次。说陌生是因为,如今过年置办年货已经不用再自己杀猪,老腊肉的熏制也因各种因素被放弃。但无论如何,乡食乡味却没有变。

  当年,我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种做杀猪年饭只是因为家乡的习惯。后来才渐渐明白,这其中更多的其实还是对乡食乡味,乡思乡情的寄托与抒怀。而今,当我在《舌尖上的新年》中看到这对重庆老夫妇用乡土浓郁的杀猪饭等待孩子们一个个归乡团聚的情景后,我更是深深体会到爸爸妈妈当年对我们兄弟姐妹数人望眼欲穿的感觉。

  几年前,我的父母已经过世。再早十数年,由于父母身体已经老化,杀猪饭也日渐减少。孩提时代所见的抓猪,杀猪,烫猪、刮猪,吹猪,洗猪肠,剁猪肉,制腊肉,烹咸肉腌肉也渐成回忆。不过,随着父母的故去,随着与兄弟姐妹团聚的越来越少,这回忆也变的越来越模糊。而《舌尖上的新年》在打开我的味蕾,勾起我的馋欲的同时,更解封了我的这一段段有关年饭的记忆,乡食乡味中,浸润溢满的全是乡思乡情。过年回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