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燕麦河征文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一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筋疲力尽之后,终于在夜幕降临之前我们到了教学点所在地——燕麦河东沟。我算是体会到了遥远的意思,也真正体验了什么叫坎坷难行。我虽然自幼生长在关山林海之中,但是这么遥远的山路这么崎岖的山路还是第一次亲历。我那兄弟还忙着烧炕,收拾东西,疲惫至极的我和衣而卧,昏昏沉沉地进入了梦乡。午夜时分,我被一阵又一阵尖厉的呼啸声惊醒,静听似乎万马奔腾,又好像雷声隆隆,惊慌失措的我摇醒酣睡的兄弟,让他倾听,他习以为常地翻了个身,嘟囔了一句:“刮风么,大惊小怪的!”我在那尖厉的呼啸声中坐到了天亮,因为那声音太恐怖了。第二天早上,我走出房门才看清楚了周围的环境:无边无际的山峦,一律黑魆魆的冷硬,衰草遍野,森林无边。学校是三间土坯瓦房,孤零零地坐落在半山腰,距离学校两千多米的西南角,有三座茅屋,屋顶有烟雾弥漫,在学校的背后,相距不到一百米也有一座茅屋,只是静悄悄地矗立着,没有人居住的痕迹。这就是燕麦河啊,简直就是传说中的蛮荒之地么!

  我那兄弟的教学点设一二三四年级,一年级两个娃,二年级没有,三年级两个娃,四年级一个娃,一共五个学生,其中三个学生是一家的。学校的三间土坯房里面隔开一间,算是老师的办公室兼卧室了,两间教室,地面凹凸不平,四张饱经沧桑的原木桌凳分两列摆开。一块旧床板做成的黑板被钉在泥皮墙上,脱落的墙皮处,有黑洞洞的窟窿,好像没有生机的眼眶,令人心生恐惧。趁着朋友给娃娃们上课的空隙,我沿着人和牛踩踏出来的山道,找到了距离学校很近的那几座茅屋。茅屋外面是很陡立的“人”字形,上面苫着毛竹和茅草,门窗都比较小,屋里光线很暗。屋里很逼仄,我不能直立身子,因为屋子里还搭着楼棚,是山里人用来熏大黄的。主人热情地把我扯到炕边落座,等眼睛适应了我才看清楚里面的陈设:茅屋本身就比较低矮,里面又搭了楼棚,左边一盘大土炕,右边里墙角垒一台锅灶,正中间靠墙支着两个看不出色彩的木柜,做工粗糙,柜上的瓶瓶罐罐和屋顶的椽子一样,泛着黑漆漆的亮色。一个破铁锅做成的火盆差不多占去了土炕的一半,一个头发长胡子浓密的中年汉子正在熬罐罐茶,不由分说先给我倒了一盅,双手礼让着要我喝下去。那茶汁黑得粘稠,我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味苦如药,难以下咽,急忙还给主人。主人笑呵呵地塞给我一个烤得焦黄泛亮的大洋芋:“喝不住茶了就吃个洋芋!”主人姓邱,祖籍河南,到燕麦河落户也有二十多年了。当他听说我也是老师,到这来是为了看望朋友时,一边夸赞我的兄弟敬业爱生,一边又夸我情深意长,我受不了屋内浓浓的柴烟,稍坐了一会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