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征文(3)

时间:2021-08-31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7

  刚读小学时,我是一个十分懵懂的孩子。

  白天黑夜地和小伙伴们在村街上玩耍嬉戏,稀里糊涂,混混沌沌,不着边际,更不摸门径。

  比如看书,当然是小人书。我只是看热闹,看那一幅幅打打杀杀、夸张变形、幽默诙谐的画图,却不懂得去阅读下面释图的文字。

  小朋友们常常聚在一起讲故事。其中有一个小伙伴,乳名相魁。他的父亲是兽医,月月领工资。这在村里俨然是高贵家庭。高贵家庭多有书香,家中孩子见多识广。相魁特别善于讲故事,开口三国演义,闭口水泊梁山,眉飞色舞,天花乱坠。

  我羡慕地看着他,心壁上爬满了灰色的自卑。

  19xx年,现代京剧样板戏《杜鹃山》电影在全国热映。杨春霞饰演的主角柯湘,不仅身段俏,扮相靓,唱腔也充满飒爽英气,吸引着全国观众,更让许多青春期的男人想入非非。每逢放映,他们个个张大瞳孔,眼中放光,心思缭乱。我年幼无知,身体未曾发育,尚不懂得欣赏女性,却独独看好剧中的一个反面人物——叛徒温其久。

  电影演完了,黑黢黢的乡场上,村人踢踢踏踏的脚步随着水一样的月光渐渐散去。黛蓝的夜空,眨眼的星星,甜甜的晚风,唧唧的虫鸣,还有温其久那阴阴晴晴的脸谱,撩拨着我的心弦。

  为什么喜欢反面人物呢?

  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审美疲劳吧。那时,舞台屏幕上都是“高大全”人物,金光闪闪,伟言正色,鲜见人情味,没有烟火气。而一些反面角色,比如电影《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官,《英雄虎胆》里的女特务,更接近生活,有血有肉,别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叛徒温其久,虽是《杜鹃山》里的配角,但眼神闪闪烁烁,举止诡诡异异,唱腔长长短短,活灵活现,让我感觉别样的真切。

  一个夏日的午后,小伙伴们又聚拢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起了《杜鹃山》。

  相魁说他也喜欢温其久,并给我们讲解温其久叛变的前因后果,还把他与村里的某个人联系起来,神色,举止,腔调等等,说得有鼻有眼,头头是道。

  相魁比我还小一岁,见识竟然这么深广。

  我更加佩服了,憷憷地问:“你说的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

  他不解地看着呆呆的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指点着画面下方说:“这里面都清楚地写着呢!”

  我赶紧凑过去,盯着画面下方。哦,那是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像一群黑糁糁的蚂蚁,又像一窝阴森森的蜂巢,陌生而又玄奥。

  他又指着画下的“温其久”三个字,说:“看,这不就是写他的文字吗?温——其——久——!”边说,边用手指戳了三下。

  我定睛细看这三个字,一笔一划,周周正正。

  严格地说,我当时已经读到二年级,应该学过这三个字。可那时仍是“文革”后期,学校并不正规。我家里弟兄多,生活困难,父母每天上工,日夜忙碌,少有心思管教我们。我虽然上学,稀稀疏疏地认识几百个汉字。但这些汉字,仅仅是刻印在课本上,并没有进入我的课外阅读,更没有与我的生活接轨。

  看我可怜巴巴的稀罕样子,相魁答应把小人书借给我。

  我顺着“温其久”的招引,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借助字典,吃力而又惊奇地读下去。虽然磕磕巴巴,生生涩涩,亦步亦趋间,却也惊喜连连。

  我永远记得,那是一本淡红色封面的小画书,内文是黑白影像,每一页下部都有一段简洁的文字,叙述着画面内容。看着这些文字,再回想电影语言,我终于真正理解了一个完整的杜鹃山故事。

  噢!我以前怎么就傻傻地忽视了这些奇妙文字呢?

  从此,我就迷上了课外阅读。我这才知道,那真是一个瑰丽多姿的深邃世界啊,玄妙的故事,惊人的情节,芬芳的语言,颤动的灵魂。真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于是,我正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辨识这个陌生的世界,倾听小村里的一切声响。堂前的树、门前的路和天上的月亮,小村自然然地向我展示着诡秘的内涵。夜里,月光银白,浑圆的麦场似一张烙熟的油饼,弥散着莫名的诱惑。躺在暖融融的麦秸窝里,看着漫天摇曳的星星,听着漫无边际的天籁,我开始想象许多莫名的事情。下雨了,街路上挤满了白白胖胖的水泡,呼喊着,嬉闹着,熙熙攘攘地向东流去。裸着红红的脚丫,踩着凉凉的流水,在小村里漫游,雨丝淋湿了头发,心蕊却在默默开放……

  那些精灵的文字,像一群群轻盈的蜜蜂,爬满了我的心壁,飞满了我的心空。于是,稚嫩的思维开始慢慢结巢。于是,萌动的心走进了一个浩瀚的森林……

  无疑,是温其久,这个叛徒,把我引入了这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一晃三十多年。我一路攀爬着,采撷着,吸纳着,收获着,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也有快乐。这森林越来越茂密,越来越幽深了,我愈发摸不着边际,但也愈发地感觉到她的无穷美魅。我完全迷失其中,陶醉其中了。

  但,我永远记着这最初的启蒙,记着温其久,记着小伙伴——相魁。

  只是,自从我考入县城中学之后,却很少有机会和他见面了。

  去年春节回乡,我终于见到了他。岁月的风雨在他曾经童稚的脸上,敷满沧桑,不到天命之年的他,竟然一副老年形貌了。唉,岁月如宰刀,刀刀催人老。

  瞬间的叹惋之后,我惊异地发现,他的见识依然宽广,思考仍旧锐利。国内国外,政治经济,乡土街市,无所不知。尤其谈到食品安全,更是内行。他继承父业,在村里担任兽医,负责肉品检疫。他告诫我许多鉴别常识,让我心惊肉跳。

  我便隐隐遗憾,像我这样呆头呆脑的人,侥幸走出去,竟然也小有所成。若非,依他的聪慧,定然要超出我许多许多吧。

  可是,再看他,一身整洁,一脸由衷的开心,一副单纯而美好的幸福模样。

  是的,乡村的风霜粗糙了他的肌肤,而乡村澄澈的阳光给了他健康,乡村朴实的人情给他了开朗,于是,他被安顿在村野的身心,便始终简单、饱满而丰盈。

  可我呢?虽跻身都市,坐拥繁华,举手投足,张弛皆有度,收放难自如。经年累月的行走蹇涩,身与心未免疲且累了。

  这样想来,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却又说不清,道不明了。

  和相魁说起儿时故事,说起温其久。他满脸茫然,嘿嘿而笑。

  显然,他早已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