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阅读答案分析
迷 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说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她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6.小说为什么以“迷路”为题?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答:题目“迷路”有双重意义。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1分)结果是“我”迷失了回家的路;(1分)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性之路。(2分)
17.“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答:蕴含着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3分)
这句话既照应了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又能唤起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性思考,增强小说的感染力。(2分)
18.作者在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全文举例(不少于两个例)分析。(6分)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作者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
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
“我”骗了问路的老人后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与后来“我”迷了路“嘤嘤地哭”形成了对比;
老人向“我”问路,“我”骗了老人与“我”迷了路,大人带我回家形成了对比。
这些对比鲜明,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颇有起伏跌宕。(每举一个例,分析恰当给2分,语言通顺1分,共6分)(如果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迷路》阅读答案分析】相关文章:
1.迷路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