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叟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贱侮慢。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尠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 遗:赠送
A(“屈”应是“屈服”的意思,如“威武不能屈”。结合语境,并没有“屈辱”的意思。)
【评析】这四个实词,除了“鸠”比较陌生外,其他都是常见。“大辟”对有的考生来说也是陌生的,但在文言中算较常见,如方苞《狱中杂记》中有“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其中的“大辟”就是古代的一种死刑。文言实词考查有一种规律,越陌生的词语,其解释往往列为正确项。“鸠”在现代汉语中有“鸠集”一词,“鸠集”即“纠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歌而和之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B(B项“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A项前者“其”表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后者“其”其实是与后半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的“其”连用,表示选择“是……还是”。C项“焉”,前者是代词“这件事”,后者是兼词“于此”。D项“于”,前者是介词“到”,后者是介词“对”。)
【评析】文言虚词的考查,只要结合语境比较容易判断。另要注意,对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句子,一定要熟记、理解、领悟。
提议:A项的后半句子,应该选择整个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能只取前一半,很容易造成别人误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19、D(“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评析】对文言内容的赏析,不仅要读懂每段话的`内容,还要整体理解全文。“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在文章的第一段,“仕途受阻,一生坎坷”的内容在第二段,把二者内容串为因果关系,显然风马牛不相及。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畏 其 笔
20、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评析】这段文言断句,难度不大。只要抓住文言句式具有“对称整齐”的这一特点,就能迎刃而解。“述前载”对应“叙中世”,“无违旧美”对应“有协时事”,“奇其才”对应“畏其笔”,理清这一关系,其他处断句显得很容易。
做文言断句题,可以运用技巧帮助断句,一般技巧有:①寻找句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可以确定其是主语或宾语;②寻找句中的虚词,判断这些虚词是句首虚词,句中虚词,还是句末虚词?③寻找“曰”“云”等标志,确定对话的始末;④寻找对称(对偶)句式,判断前后断句。⑤寻找总分、分总的形式,依层次断句。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评析】第①句主要是对实词的翻译,应注意“风化”、“隐匿”、“知”等的翻译。第②句注意“请”的翻译;并注意“财何为也”的句式,“何为”是“为何”的倒装。但翻译时以通顺为准,如直译后读来不通顺,可以改换,如“入”直译为“进入”,“进入长安”不合习惯说法,可改为“来到长安”。
【参考译文】
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胡叟幼时聪慧,年方十三,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乡里,他所感悟的见解,与成人辩论,很少有屈服。学问上不接受师傅传授,友人劝勉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具有精义传神的,难道只有《易》吗?(我)还是认为值得思考的地方过半。(至于)末世迂腐的读书人,略微转变刚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没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义,不一定在今世了。”等到他博览群书,再用眼睛精读,都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胡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因为姚政将衰,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当时的京兆尹韦祖思,很少读典章,蔑视当时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祖思像寻常一样,招待胡叟不周到。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暖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同你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到了主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完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纯属玩笑不庄重。
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ì)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适合(胡叟)的志向。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多为豪俊所尊崇。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杀头刑罚。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又返回到蜀地。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胡叟对法成说:“纬萧是什么人,能舍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一点也不接受法成所赠的礼物。
【胡叟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