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说教材

《小狗包弟》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文章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重在帮助我们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除《记念刘和珍君》外其他三篇课文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课本,而《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样式已比较熟悉,情节的把握不是难事;学生对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缺乏了解,因此不会做深入的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较普遍的孩子同时普遍缺乏反省意识,但已经初步具备判断分析能力的学生若能被事实真相震撼,反省忏悔意识定会被唤醒,理性思维定会被激活。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巴金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3、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思想价值学生未必都能想到,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也需要设置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三、说学法

  1、学习本文,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从小狗包弟的角度,看看在作者笔下,包弟的遭遇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二是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只是单纯地写小狗包弟吗?借包弟的遭遇表达怎样的主旨?

  2、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课后还可以读巴金的《随想录》,进一步走近巴金。

  四、说教学程序

  首先说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师课前把搜集的有关文革的“图片”、文字材料以及课文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其次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导入。教师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导入语设计:(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这就是“文革”。)后让学生交流再打开课件与学生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文革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由此转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把握。

  (一)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1、阅读前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二)情感把握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