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卡片读生字。

  2、复习:第1段,第4段。

  二、读中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质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

  (一)质疑。从第一课时的问题: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入手,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探究原因。对新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从反复地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通过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悟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课文所蕴涵的事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设计口头作文: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孩子进行想象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