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范文(2)

时间:2021-08-31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动脑筋爷爷想来考考大家。(课件演示动脑筋爷爷的画面)图1学生可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能很快说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代表1平方厘米,图2和图3是在图1的基础上将一个长方形用虚线勾勒多个小正方形的形式。学生对图2和图3已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但图4这个长方形没有虚线勾勒出来,它的面积如何求,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问题。以此导入课题。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何求出图4中长方形A的面积。在学生放手操作过程中,他们出现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摆出小正方形后用数格法来求;(2)用图形对比法求;(3)通过量出的长和宽计算求等等。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其思考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之处,教师要超前估计,顺势点拨,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

  这一过程学生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与它长和宽有关的重要发现,即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等长X宽=面积的初步结论。

(三)运用结论,抽象归纳。

  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示任意长方形B,已知的条件课件中已显示出(课件演示)。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各自操作、探讨、验证。

  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件演示长方形B的摆拼图形)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一结论。

  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以《实验数学》课本为例,动手量出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书面面积。接着我讲授用字母表示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