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2.有裂缝的水罐因漏水而惭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时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诉他: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说教法: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电化教学,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体会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课文,才会运用。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不同角色读,帮助学生感受不同3.品析词句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水罐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说学法:本课是则寓言,教学寓言时,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寓言本身充满了兴趣,但对寓意的理解会存在很大难度。为此,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来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现,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说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4)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说设计:本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篇寓言的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二、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课文,总结全文。在课前准备上,我准备了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本次着重说第二课时的内容,针对教材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课程。

  1.复习引入

  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

  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

  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

  过渡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挑水工为什么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过渡学习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那只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话,“难道你没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朵呢?”组织学生自读、集体演读、分角色读、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指导再读。对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读中抓住“一丝、再一次”等词指导学生读懂破罐此时仍有自卑,(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感想)”画一画词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小组讨论:读了挑水工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举例说说。

  教师总结: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板书)

  接下来设立谈话环节:两只水罐,你喜欢哪一只?正确引导:好水罐能圆满完成任务应肯定,至于骄傲当然不对,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终于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尝不可。破水罐对自己要求严格,但老是自卑自责是不行的,要尽早解脱,看到自身的价值。

  作业设计:拓展活动:现在听了挑水工的一番话,你认为破水罐会怎样?

板书:

  14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自卑自责

教育: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红笔写)

说课稿 篇5

  一、说大纲(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阐释:

  1、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强化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按反映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3、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无疑是看中语文能力这块“基石”,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希望于读的积累。在这里素质教育已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薄发式教育已体现于《课程标准》的 具体条目中。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修订版教材,但本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向《课程标准》靠拢的原则,我设计了这节语文阅读课。

 二、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选文注重了与革命生活的联系。《小橘灯》一课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革命生活画卷。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一种过渡与桥梁的作用,学好了本文对巩固第五课《纪念白求恩》,学习第七课《梅岭三章》有着重要的铺垫迁移作用。

  2、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对小姑娘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这未免有失偏颇洪镇涛先生说: “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重点还应当侧重 课文的结构形式,为此,确定了三个重点:

  (1)、理解、感悟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3)、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语文阅读能力来自于语文阅读实践。本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抓住“读”不放手,点拨前读,点拨后读,整体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交错运用,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2、揣摩感悟法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探究。如“八九岁光景,吃了一惊,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小姑娘幼稚中不失沉稳, 成熟中含着不安的性格特征。

  3、比较法

  比较:①小姑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何相似点。

  ②小姑娘和小橘灯有何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结构线索:看朋友——等朋友——见朋友——想朋友。

  2、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抓住课文一些重点段落,如描写小姑娘肖像、动作、语言的段落(第3段)

  描写小姑娘安慰我的话(第6段)叙述小姑娘制作小橘等过程的段落(第7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悟、探究、质疑,从而体会小姑娘乐观、坚定、勇敢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3、深层研读,强化训练

  对以下两段(第十、十一段)进行深层细致研读: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体会两个“好”字的用意。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让学生体会“桔红的光”与小姑娘的精神是什么关系?黑暗的山路又象征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本文的中心。

  4、积累联想,拓展迁移。

  (1)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小姑娘,想象小姑娘现在是什么样子,他家里又是什么样子?

  (2)推荐阅读:冰心《腊八粥》

 五、说板书:

  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这个板书形象直观,富有艺术性。

  ①通过这个板书了解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②通过这个板书,把小姑娘的精神展现出来,寓意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