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文件及其类型>>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获取”中第三节“文

  件的下载”的第一小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文件及其类型,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之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过各种类型的文件,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对文件和其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为学生理清关于文件的概念和理解。并为以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文件有文件名、存储位置和内容几个重要属性,并能说明每个

  属性的主要作用。了解文件的其他属性。理解不同类型的文件往往有不同的类型和用途。了解经常使用的文件类型。

  2、 能力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文件的类型和重要属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初步接触文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件的理解更透彻,更

  清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掌握文件保存的具体位置,并认识不同的文件类型。

  难点:网络文件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件的几个重要属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清思路,能更直观具体地看到文件的属性及其说明以及文件的类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多媒体结合板书,利用板书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清晰的展示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

  引入:当我们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时候,除了在线浏览和阅读外,有时还需要将网页文件保存下来,有写压缩文件则只有下载后做相应处理才能阅读,而有些音乐、电影则要下载后才能看,所以学会文件下载是非常必要的。而上面提到的压缩文件、电影、音乐等文件,他们的类型和属性都不相同,我们怎么样才能将他们区分开来呢,这就引入了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文件及其类型。

  新授:

  [教师讲解]:

  一、文件及其类型

  1.文件——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任何程序与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上。

  2.文件名——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

  3.文件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管理计算机信息的重要方式。

  [教师讲解]

  4.文件的重要属性

  ⑴文件名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隔开。

  文件名最多可以有255个字符。

  主名可以由用户自行确定,扩展名用来标明文件的类别。

  1

  文件主名小于或等于8个字符,可以直接作为短文件名;文件主名大于8个字符,选择前6个

  字符,然后加上“~”符号,再加上一个数字。

  文件名和文件名可以使用汉字、英文、两者混写。

  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下面再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2个文件内容是不是相同的。(展示同名,不同路径的不同文件)

  c:hello.doc

  c:mydocumenthello.doc

  引出文件路径的概念,及其作用。

  ⑵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

  URL路径:一般指网页的路径,如:、

  autoexec.bat。

  ⑵数据文件——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需要相应的软件来打开。

  2

  板书设计:

  一、文件及其类型

  1、 文件——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任何程序与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

  存放在存储器上。

  2、文件名——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

  3、文件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管理计算机信息的重要方式。

  4、文件的重要属性

  5、文件的类型

  ⑴可执行文件

  ⑵数据文件

  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了网络中常见的文件的属性及其类型,这为我们以后学习文件的下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课程名称: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课表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 难点: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 3. 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 该课时内容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及Access简介。

  本节课主要以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认识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整体上学生接触的新概念比较多,需要教师介绍的内容也稍显过多。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剖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基本操作,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数据库四个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理解与区别(对于从未真正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几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学生容易联想的生活例子进行解释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如果学生对Excel的学习不够深入或是遗忘较多,那么在认识数据表的记录和字段以及对记录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通过对电子表格和数据表进行对比教学以及让学生凭借以往对Excel的操作经验自行尝试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数据表。)。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是: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体验过网上数据检索的强大优势。由于学生已经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与Excel进行对比自然地过渡到Access,此外,凭借以前对Excel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以表格形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学习该节内容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过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但学生只知道是数据库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真正的数据库却并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形成的”、“数据库是如何管理数据的”充满好奇,而这些疑问正好可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得以解决。综上所述,学生对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网上检索的体验经历将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如小组讨论互助、对比联想、技能迁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简单认识数据表的结构,并初步掌握数据表中浏览、添加、删除、修改记录的基本操作。 2、过程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触类旁通、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并灵活运用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对比、互助等多种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护信息的习惯与意识。

  四、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对比演示、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

  简述设计创新之处及特色(300)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2、触类旁通、学会学习;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