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课题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级( )册第( )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

二、说教材、目标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 ),已经有了( )的经验,本节课教材首先出示( )场景图,列举了( )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联系已在生活中的感性经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 基本理念,制定了如下目标:

  1、

  2、

  3、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

三、说教学流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大环节进行:

  (下面就以上四大环节做具体的阐述)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引出问题、发现问题,激疑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 )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 )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经常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下面的环节中进行研讨、探究、思考,也为以下解决问题的环节做好铺垫。)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就如在其“思维的.水池”中投以一片砖石,激起思维的波澜,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分( )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说说方法

  第二层次,选择方法,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第三层次,互相交流,比较分析,进行小结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从事主动的观察,猜测,推理,实验,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进一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比较中,感悟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恰如教育家文兰森所说:最不完美的创新也要比完善的守陈伟大一百倍。

  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放手让学生操作,并把学生的操作与语言、思维联系起来,这样的操作就不仅仅是操作,而是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源泉,让学生凸现真实的个性,他们在操作中求新、求异,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

  结合书中练习,分( )层次进行巩固

  1、

  2、

  3、

  4、

  (在这些多层次的练习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又一次拓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总结提炼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待点燃的火把。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交流、探索新知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并通过比较各种策略与算法的特点,选择优化适合自己的策略与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运动场。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形成的发展,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师生的灵性与共性。

  各位评委,以上所说的,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导,同时希望各位评委能给我一个实践的机会,谢谢!

数学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例1,2分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例1例2让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比的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本课时通过例3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6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观察、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按照布鲁纳关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三个表征系统的阶段,或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的理论,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思考解答

  1.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起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目的地引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2.1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12小时?

  (对算法推导过程的两个关键点,设计该填空题。)

  二.教学新课

  小明2/3小时行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下面问题思考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2/3

  (2)小组探索算法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可以用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反馈结果如下:

  (1)2÷2/3=(2×3/2)÷(2/3×3/2)=3÷1=3(商不变规律和倒数的认识)

  (2)2÷2/3=2÷(2÷3)=2÷2×3=1×3=3(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2÷2/3=2×3/2=3(由分数除以整数推想)

  (4)先画线段分析图,再列式解答

  2÷2=1(千米)1×3=3(千米)

  在这四种情况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对此题做一个重新的分析。

  教师讲解并有选择地加以板书,展现推算的全过程:

  (3)教师板书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算么?

  启发学生明确计算思路:

  ①已知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求出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2;

  ②再求1小时即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是:2×1/2×3

  在讲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板书中约分的时候让学生说原被除数2约分得到的3,有什么具体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然后观察、比较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