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初一下册第四课的《内蒙草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草原上》和《赛马》两首民歌。《草原上》是内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学目标:

  1)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风格。

  3)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特点的形式与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 方面的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对比欣赏法:在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民族的人物作对比,将歌曲特点作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歌曲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 。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关系,听到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知道多少?有没有谁到过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将会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本中一些民族的风情,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目标(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动的程序,首先让他们听《草原上》和《赛马》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风格相不相同?属哪个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2)然后我将运用视觉图象的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蒙古。(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中国版图知道位置,了解内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草原上》,《赛马》。(带着问题去听)

  3)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驰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做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给歌曲小结。

  4)接着欣赏一段舞蹈,欣赏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它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对他们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风土人情。

  6)最后运用表格形式对这两首乐曲的旋律、节奏等内容作对比。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三条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达标。

  1)听辨两首歌曲各属哪一民族?

  2)分辨两个人物各属哪一民族?

  3)找出两首民歌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

音乐说课稿 篇4

  1.说音乐

  (1)课题分析

  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以学生喜爱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于教材之中,这个故事拉近了聂耳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可敬可亲的音乐家就生活在他们中间。编者将这个故事巧妙地安排在《卖报歌》的前面,让学生先通过故事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卖报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卖报歌》的歌词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铺垫。

  《卖报歌》曲调简单,节奏平稳,旋律流畅,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将一个卖报童的悲惨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习本首歌曲,让学生在体验报童生活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整合如下:

  a.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b.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并能积极参与《卖报歌》的情境表演活动。

  (3)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演唱者的心情,唱好《卖报歌》。

  (4)教学难点:创设“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用歌声与形体动作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5)教学理念:本课在教材的呈现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它以情境教学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2.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学习中。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采用了视觉图象、创设情境、兴趣引入、音乐律动等方法进行教学。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群体合作法。

4.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重温升国旗仪式(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介绍作曲家聂耳。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本课——音乐家聂耳。介绍作曲家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讲述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卖报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歌词和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4)讲述聂耳耳朵的故事、帮助学生练习耳朵,板书节奏练习,让学生听拍读、视拍读。

  设计意图:为歌曲的节奏练习作好铺垫,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

  (5)学唱《卖报歌》

  a.学习旋律。老师分句出示、弹奏旋律,学生随乐用“lu”哼唱。

  b.分组接龙,熟悉旋律。

  c. 填词演唱。

  d. 听录音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e. 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词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通过歌词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者的心情,

  这样才会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一名扮演小毛头,另一名扮演聂耳,其余学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组演的最好,

  并对其作出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表演,使学生的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小毛头悲惨生活的体验。

  (7)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激励,体现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8)感恩新中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喝彩!)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师生的教育与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它能使学生张扬个性,主体突现,思想解放。而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想、去做,成为一个会听、会想、会说、会做,创新意识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