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我将在以下方面对本章教材进行研说。

  一、说课程标准:

  本章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过程与方法要求尝试用已学习过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作出分析、判断;情感态度目标则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知识与技能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三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所以在课标的把握上,我把重难点问题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记住、理解、知道。记住:中国的地势特点和气候的特征;理解:地形的特点、气温降水的差异以及气候的影响和河流的水文差异以及长江黄河的水文特点;知道山脉的走向、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和水系的概念。

  二、说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编写意图:教材为中国地理总论第二部分部分,宏观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环境部分,属自然地理范畴。在教材的编写上,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即学习有用的地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材的编排上,能够以学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最后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编写体例:每章内的各节都由正文—图例—阅读—活动组成。正文与课标相吻合;图例则是以图代文、以图释文;阅读则是正文的补充与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而活动则是为了构建知识体系,且多为生产、生活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指导—评价;学生的任务是:思考—活动—结论;最终使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知识逻辑结构:

  地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例如:地势特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地形图的能力;讨论我国山区发展的优劣势,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各个农业带农业生产差异的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而分析我国气候的成因及解释,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地立法思维能力;对于内流河和外流河划分,可以增强对地理事实的阐释能力。而整章知识相互关联,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

  四、知识整合

  本章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既可纵向与七年级上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进行教学整合,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流向四周海洋,而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受其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东流入海。本章又可横向与本册数其他各章进行整合,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分布、交通、农业部局和经济发展。本册书又是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理论上可将一些知识整合讲解,例如:《黄河的治理》可整合《黄土高原》,《长江的开发》整合《长江沿江地带》。

  五、说教学建议

  在本章的学习中,可归纳六点教学建议,我将逐一为大家介绍:

  1、 立足生本,读图探究: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立足生本,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地理读图探究,在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同时,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发展和提高的机会。生本教育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离开了教师依然会学习。而生本理念下的读图探究,也是将学生带到了地理学习的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2、 运用表格,对比学习

  3、 运用视频、复杂问题简单化

  4、 地理顺口溜,好记又有趣

  5、 运用版图,章内知识整合

  6、 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景观差异。

  六、考点分析

  1、地形与地势:主要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察我国的地形特点、山脉地形区的分布。

  例1: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试卷 18、下列属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一组山脉是( )

  A.、天山—阴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长白山—武夷山 D、昆仑山—秦岭

  例2: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试卷 45、读下列地形图,写出图中代表字母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主要考察气温降水的差异、气候的分布及原因,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例: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考试39、秦岭—淮河一线是() A、1月1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例:20xx年黑河地理结业考试

  填空题44、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的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像西北内陆 递减 。3、众多的河湖:考察长江、黄河的概况、利用价值、治理方法。

  例:20xx黑河市地理结业试题

  以上是我对本章知识一些浅显的认识,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二部分“对生活用水的研究”中的内容之一,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学生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水污染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内容为三个部分,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内容进行了调整,我先上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能使整个活动自然承上启下。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污染源的讨论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通过查找资料,对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我们特别要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运用沉淀和过滤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

  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

  污水的处理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每一个环节中污水得到怎样的处理,实际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认识到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这节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编写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多种水污染的影像资料、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课件

  学生:准备用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生活污水、自来水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开朗,喜欢质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从内心向探究的活动,组织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穿插一些讲解、示范、点拨、启发、评价、恰当使用课件等手段,力求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实验体验法、分析比较法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思维互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1.多种水污染源录像导入,引入课题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有关被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等污染环境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看完后让学生讨论:看了这些内容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将学生带入到今天的课题中。接着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呢?自然的将学生引进第二环节。

  2.有关污染源的讨论

  在这里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对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通过完成的网状图归纳出: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3.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在这个环节里运用沉淀和过滤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我出示一杯生活污水和一杯自来水,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讨论出过滤方法。这样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出实验的方法。然后再参考教材中的实验方法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在实验中我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较、记录实验的情况,然后根据实验记录汇报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出这两种方法只能分离一部分污水中的杂质,净化前后的水不同,但净化后的水与自来水还是有较大差别。同时达到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目的。因此得知,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经过灭菌消毒。由此引入下面的部分。

  4.污水的处理

  为了保护水环境,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污水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程序用一般的方法比较难,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P83的现代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然后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通过阅读和思考,在学生头脑里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污水处理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我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的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能较直观的理解污水处理的程序和方法。知道了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方法主要用于消毒。之后,我又让学生深入讨论:废水经过处理后有什么用呢?能直接饮用吗?然后归纳出;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5.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六、教学板书

  6、《污水和污水处理》

  污水源:生活、工厂、农业

  实验前:自来水 污水

  实验后:

  污水处理方法:物理:分离

  生物:分解

  化学: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