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语文说课稿 篇5

  抓住特点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是本册第四单元一篇略读课文,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教材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我在解读本文时特别关注了三点:一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塑造的活灵活现。二是文章中有些语句含义比较深刻,三是课文分六部分,每部分用空行隔开,便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文章篇幅较长,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实际说教法

  叶老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于提纲挈领,使其自得。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也为高年级学习浏览做准备。

  依据课标说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体现以读为本,所以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学习,学生通过“读画思议”感知文本。

  情感互动说流程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概括为12个字:读进去、悟出来、记得住、用得上。我追求的课堂理想效果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尖沙沙、情意浓浓。依照这样的教学理念本科教学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其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

  交流后教师导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英雄雨来》。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学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指导读准多音字“还(huán)、弹(dàn)、扎(zā)、拧(二声)”的音。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给课文加小标题。这一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有梯度地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这个目标,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小标题的概括没有标准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炼板书:游泳 读书 掩护 斗争 枪声 脱险

  三、重点品读,体会感情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想真正长文短教,必须抓住文本特点,以点带面。 在这个环节中, 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哪些段落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重点阅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谈谈体会。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对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体会。

  如抓住三次“我没看见” 品读、交流进入人物内心,感悟雨来的英勇无畏的品质。具体设计如下:

  1)师出示以下句子,生自由朗读三个“没看见”所在的句子: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2)师引导学生体会三次“没看见”的不同点与共同点。(从标点、字数上等观察)通过交流,感受雨来的坚强与勇敢。

  3)师运用提示语分别引读上面三个句子。

  这样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悟雨来的品质,真正发挥了“读”的作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读到最后学生就深深体会到了雨来的那句“没看见”的背后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第三步,这两段足以表现雨来雨来机智勇敢,为什么还要写讨论,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略读其他段落,体会关系。环境描写部分,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夜校生活使雨来受到教育;人们对于来的评价衬托雨来的可爱。

  四 、巩固延伸、积累语言

  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雨来英雄行为的认识,课后布置学生熟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或其他好词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突出教路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炼:

  小英雄雨来

  游泳 读书 掩护 斗争 枪声 脱险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这样的设计,抓住了课文主线,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脉络,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有序性、直观性, 实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语文说课稿 篇6

  作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7单元“战争”的起始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简洁,又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之情.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从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一步加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学生在经过了5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于六年级是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时期,简单字词理解,难字注音,乐府诗的相关资料的了解被我放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而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而目标的达成必须要运用语文的手段和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做到:加强学段之间、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整理回顾与战争相关的诗歌、文章,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深入学习诗歌时,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将这篇诗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到我每一处的教学设计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回顾导入:

  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和诗歌,导入本课这首有关战争主题的诗歌,《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

  1、让学生在诗题中从“从军征”了解是与战争有关。

  2、交流乐府诗,了解《十五从军征》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检查冢,窦,雉,舂,羹,贻的读音,让学生说说预习时了解的词语意思。然后后老师范读,把学生引入诗歌的学习情境之中,并尝试与学生交流诗歌大意。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看插图,学习第1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从年龄的跨度体会老人始得归的心情,并要求学生个性化朗读。

  2、深入学习第2、3句(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让女生扮演老人朗读体会老人此时的心情,有迫切见到亲人的感情,也有对家里人的担忧等等并要求学生在说原因的同时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男生扮演乡里人朗读,体会他告诉老兵家里情境时的心情,抓住本诗重点词语(松柏冢累累)感受本诗悲凉的意境。

  3、学习4、5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让生结合插图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详细述说现在的荒凉破败,想象曾经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松柏冢累累与曾经家人的其乐融融,结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强烈对比,体会其悲凉场景。

  4、让学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样荒凉破败的家中,一个80岁的老人该怎样生活呢?让生齐读6、7句(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谈饭菜的味道(苦)让学生结合刚才学过3、4、5句体会饭菜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5、面对这一切,老人只能(让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让学生想象老人出门东向看,看什么?泣,又在泣什么,为什么而泣?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而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松柏冢累累),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只用了三个字,忧悲泣,来总结老兵回乡的情感历程。

五、小结,升华主题:

  1、用有感情的朗读再次走进80岁老人的回乡遭遇。

  2、多媒体出示南京大屠杀图片,感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六、课后作业:

  1、以老人或旁人的视角,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为记叙文

  2、观看日本动画片《再见萤火虫》,通过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基本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要求,我觉得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1、按照“激趣阅读---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在我感到得心应手的同时学生也易于接受。2、学生能够切实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一边看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副副画面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3教学中把朗读作为教学本首诗贯穿始终的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我的朗读训练设计有梯度:初读,正确、流利;再读,理解词义;又读,明白诗意;反复读,体会情感。最后是运用了多种指导朗读的方法:①教师范读。②重读重点字词。③边读边想象画面。④根据内容变化语气、语速、语调。⑤最主要的是教师充满激情的渲染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中。

  教学中所显出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在引导学生联想时的语句不够精炼与到位。最后一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指导读还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