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六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7节,本节是圆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每个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长,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则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

  跟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将安排两课时,本课只研究前两部分内容。前两个部分中的铁路的弯道分析,也会放在先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之后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

  学习本节内容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

二、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 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

  3. 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因此,分析向心力来源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会注意通过多分析实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抓住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四、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图示法:利用图片、影片、示意图等,使本课内容更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给学生。问题发现法:通过设问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参与;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寻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论

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赛车事故,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提问使学生注意,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在哪些路段。

  然后引入本课所研究的两种生活模型: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

(一)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汽车在水平弯道转弯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做圆周运动必然需要向心力,并学会如何从具体的问题中去找出向心力。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将得到的一般方法应用到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

  火车转弯

  通过观察视频、图片

  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

  有何弊端?

  如何改进?

(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

  1、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受力如何?

  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所受压力如何?

  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最高点时,桥面所受压力又如何?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分析完汽车以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顶点时,桥面受压力之后,接下来转换情景,让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分析汽车以一速度V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桥面所受压力情况。

  为进一步扩张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桥梁为什总是建成拱形桥,而凹形桥却很少呢?并将这一部分知识与必修一所学的超重与失重联系起来。

扩展练习

  1、分析汽车以一定速率通过倾斜弯道时向心力的来源。

  2、分析游乐场中“过山车”通过最高点时人对座椅的压力又怎样?

  最后共同探讨课书上的思考与讨论: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汽车的速度达到多大时与地面的压力为零?

六、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板书了两种生活中圆周运动重要模型的受力分析,以及向心力的来源。这样的板书,简洁,直观。使本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荆山楚水》,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通过欣赏《荆山楚水》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述,体会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的表现方式。

  2 、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湖北山水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湖北山水的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追求,对生命和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了解湖北省内的名山、名水、名景、名人等。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合作交流,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湖北山水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

  四、说教材处理

  ⑴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将教材与多媒体的结合,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顺序,通过图片欣赏,分析,动手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印象,培养能力。

  ⑶精心设计活动。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观察、分析、评比的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初步学会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审美能力

  2.问题解决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学法

  1.学会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理解艺术源于生活。

  3.以图为媒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动手绘图、开口说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七、说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

  二),新课导入

  1.师生互动。

  三).美术作品赏析。

  1.湖北省总介。

  出示湖北省地图,对湖北进行一个简介。

  2.黄鹤楼故乡。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3.长江——当之无愧的湖北文化代表。

  4.三峡大坝——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5.神龙架景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6.阳新仙岛湖——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

  7.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分析并得出结论:山美水美,湖美,荷塘美。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视频,提高学生兴趣。

  8.看图介绍湖北名人。

  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学生形成互动。突出湖北人杰地灵。

  9.介绍湖北的魅力古都——襄阳,以及襄阳城从古至今的伟大变化。

  10.介绍我们黄梅的五祖寺及黄梅戏。(播放一段黄梅戏《天仙配》,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黄梅的文化特色。)

  四)课堂作业:

  争当出色小导游: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例举出武穴有名的山水景点,及文化特色。

  五)课堂小结。

  荆楚是鱼米之乡,荆楚有很多名胜古迹,荆楚人杰地灵,一句话,荆楚山美.水美,人更美。

  八.说板书设计(略)

  九.说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采用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看、听、思、议、做的教学步骤,使学生通过湖北的山、水、名人、古迹的欣赏和分析,更深刻的了解湖北的文化特色,以及山美,水美,人杰地灵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这节课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