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描写了烟台的海四季的独特景观,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力目标: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精读、批注、感悟、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含义

  3、情感目标: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异地风景的生疏、学生年龄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注意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基于对上述的教材理解,我作出了如下设想。

  (二)教学设想:

  我预计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下面我着重根据第二课教学设计,详细阐述课堂上的一些做法。

  第二课时大体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品味语言,体验感悟

  基于网络,读写结合

  拓展资源,升华情感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都穿插使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安排如下:

  三、具体过程设计与分析

  在我的第一个环节中:

  第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的想法是:

  大海在心中,波涛澎湃在眼中。

  课堂不见海,一切都成空。

  课件激趣来引入,学习变得更轻松。

  让学生通过观看烟台海的美丽景色,聆听海浪拍打岸边发出的声音, 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

  在我的第二个环节中:

  第二,品味语言,体验感悟

  我的具体做法是:

  思考问题有侧重,品句圈画更从容。

  品读寻找关键词,感悟烟台美如梦。

  我抓住文眼“活剧”这一教学突破口,设计主要问题: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背景?是一座舞台?提领中心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品读课文2-5自然段。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的设计是:

  1、由字析词品句子,场景再现添情趣。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扑”字,但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为此,我通过播放“冬海壮观”和“夏海轻盈”的风景片,[播放课件]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系统,拉近距离,让学生真切把握词句,深刻体会“活”,让“景”与“人”交相辉映,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升华了学生对烟台人民的理解。

  2、实践操作别忘记,自主探究寻根底。

  在展示了主题站后,(播放主题网站)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烟台的海四季的独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一个季节去参观。把参观后想到赞美这处地方的词语或一句话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教师通过教师网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例如学生在参观冬天烟台的海时,根据较难理解的词语 “气势汹汹、锲而不舍”等词,进行讨论探究,也可以通过浏览主题网站上 “海之韵”里精美生动的“海上景观”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的讨论、交流、理解,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参考。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动因”,使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奇异的色彩。

  本环节中,教师利用主体网站的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感悟文章的这一中心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这样,这一教学重点,就省时高效的完成了。

  在我的第三个环节中:[播放课件]

  第三,基于网络,读写结合

  就在学生热爱大海的情感如火山喷发之时,我抓住这一时机,设计了“回音阁”模版,教师及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抒写自己内心世界的千言万语。我可以这么说:

  同学们,游览到这儿,你还意犹未尽吧,你是否想和作者一样亲身去到活剧的烟台这座城市呢?用你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把你此时此刻想说的,你可以创作成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写到回音阁里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的!

  伴随着音乐响起,回音阁上精美的图片、华丽的文字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种情境交融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有了强烈的倾吐的欲望,写作就不会畏难了。

  上面此项设计,我的总目的是:[播放课件]

  “回音”平台有活力,学生爱学又爱记。

  写作氛围促交流,探究自主有意义。(只出课件不读)

  在我的第四个环节中:

  第四,拓展资源,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为此,我设计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开发了模拟网站(播放模拟网站页面)。

  让学生便捷地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自由的浏览描写烟台的海的诗歌、文章和世界各国美丽景点的图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设计这节课我体会到了,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展现主题的过程,是实践锻炼、培养创新的过程。

  [播放课件]我的最后感悟:

  信息技术用得好,解疑问难特别妙。

  情境氛围来营造,学生欢迎又叫好。

  拓展孩子多视角,事半功倍显奥妙。

  前辈面前来过招,班门弄斧多赐教!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金钱的魔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金钱的魔力》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同时也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关照的故事。作者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和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重视文本以外的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应当不断地汲取相关的学习资源来充实文本,让课文“厚”起来,让课文“活”起来,让课文“立”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体悟为本位。语文课的独立价值在于语言文字,语文课首先要重视预压的涵咏、品味,语文课应当上成语言文字课。如果要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始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初识魔力

  我首先由谈话入手,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检查词语掌握情况,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并介绍小说《百万英镑》的故事起因。再让学生去思考:他们三个在金钱的魔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并填写指导丛书中的问题:因为没有钱,我( ),托德( ),老板( ): 因为有了钱,托德( ),老板( ),我( )。 最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的节选,话语方式和其他课文有所区别,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认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重点感悟扫平障碍。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写”,因此安排这个写的练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

(三)品读课文,感受魔力

  首先我是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托德和老板在“我”拿出钞票前后的态度体会他们俩的性格特点以及通过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来交流学习。然后联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再次点题,最后再小结写作特点

  这个环节重点抓住托德的“笑”来感悟托德的性格特点。我为了引出托德笑的可恶、恶心,从各式各样的笑展开,让学生想象托德的笑究竟是怎样的难看,不断设置悬念,调足学生的胃口,最后呈现的画面不禁让所有学生捧腹:沙皮狗的`外形与文中托德的笑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从而从这恶心的笑走进托德丑陋的灵魂与内心。由学生的自读自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进入他们“认钱不认人”的内心世界,突出托德、老板在金钱面前的贪婪姿态,进一步强化了金钱的巨大的“魔力”。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四)拓展延伸,超越金钱的价值

  我用莎士比亚关于金钱的一句话引入,交流既然金钱的力量这么大,是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金钱买来?然后再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金钱的名言警句。把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作业课外

  1.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本文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2.阅读《百万英镑》这部小说,感受语言的魅力。

  (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书内转移到书外,由课内转移到课外,激发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兴趣,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四、说板书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师生合作,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板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还能创造教与学默契配合的氛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