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设计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让学生情趣盎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慾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正是运用了这种激趣导入的方式,别出心裁的利用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用“猜故事”的游戏方法导入,例如:芝麻芝麻开开门。《啊里巴巴和四十大道》,让学生从一句话而想到一个童话故事,从而引入今天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这样一来使学生对课文立即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体现出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二、回忆内容,整体感知

  进入授课时,我首先是带着学生,将昨天通读过的课文进行回顾,唤醒学生之前在脑海里存有的信息,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新的学习。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串联式”的问题:“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学生回答师板书:土地爷爷 小猪 小牛 小猴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射出整片课文的关键词“三袋麦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自读完课文后,对学生的设问中我打破了传统的:“小朋友们喜欢谁?”这种单一的问题模式,而是提出了:“谁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这样的提问方式,无疑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主,成为真正了解这些小动物的主人。

三、 精读品悟,渗透读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这部分中我所要授予学生的是在阅读中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也要始终贯穿于精读品悟之中。首先,通过投影,向学生出示描写小猪的段落,向学生示范老师在读书的方法,勾画出重点字、词、句。比如:开心、迫不及待。明确的引导学生读书时的步骤,引导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自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性。

  接着,就是本课所要阐释的重点,即如何通过一个片段的讲解,实现以读代讲,渗透读法,从而实现读中品悟。要让学生通过单一的课文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有感情的朗读出课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后再去读,这又是容易做到的。但如何将学生的这一情感培养起来呢,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只有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仔细推敲,反复揣摩,来感悟出课文的情感。所以在授课中我是用这样的引导方式。出示:“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指名让学生读,提问:“小猪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小猪的开心呢,我着重营造了两个情景:

  一、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子?它看到这么多黄灿灿的麦子想到了什么?它的表情(开心)。

  二、快过年了,有了这袋麦子小猪的新年将会过得怎样?(很快乐,很美好)这样一来开心语气也就轻松的朗读出来了。其次,在领悟小猪的性格特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思考:“有了这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它怎么做呢?”(迫不及待)“这袋麦子在小猪的手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小猪如何啊”(能干)这样一来学生把自己置身于那般情景中,边读边想象眼前那只可爱的小猪。

  当然这样的引导方法,还存在一个这样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在朗读时会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判断事物,在这篇具有教育性的课文中,为了提高学生辨别生活的是非观,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按顺序一一讲解,而是采用了跳跃式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进入到第六自然段,将一年后的小猪的生活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一年前的小猪把开心和快乐带给了大家,而一年后的小猪把麦子吃完了是不是应该伤心了呢?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用老师刚才读书的方法认真的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一边画出表现小猪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学生通过读,汇报(憨厚可爱)(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对小猪有个可比性,留给学生深度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发挥和拓展,使他们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

  最后我将用自学的方式,来完成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2、最后进行汇报:怎样处理麦子的?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

四、读读悟悟

  1、阅读讨论: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体验也各不相同。,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希望学生从三个小动物中都能看到优点)

  2、如果你也得到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设计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希望学生从三个小动物中都能看到优点,学生想出了各种处理麦子的好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也有了提高。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从而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师总结: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体现了“情感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相融合,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塑造个性化思维,顺应了新课下:“语文课教学应以学定教,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情寄朗读中”。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个教学设计,若在说课过程中有所肤浅之处和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原谅,并请予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背景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中班"有趣的滚动"主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椭圆形》来开展,其目的是通过段内老师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步发展,中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有所提高。他们乐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与形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那么本次研讨的内容《椭圆形》正是幼儿在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感知圆形与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但是不同的数学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那么我们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适宜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呢?这是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待研讨的问题。

二、活动目的

  通过《椭圆形》这个数学活动深入研讨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应采取的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

  1、段内相关教师已经开展过本次课例研讨的活动《椭圆形》,并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内教师查找有关"幼儿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资料。

  3、中心发言老师准备中班数学活动《椭圆形》的说课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场导入,引出教材。

  1、引出中班的数学活动《椭圆形》,并说一说其内容。

  2、请参加研讨的教师积极分析并说说活动中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宜。

  "您觉得本次数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适宜吗?为什么?"

  "当您采取这种教学策略时,你们班幼儿的接受情况如何?可以如何改进?"

  "您有没有其他适合本次教学的策略呢?"

  3、主持人小结。

  (二)在分析本次数学活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数学活动中其他(比如数概念)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

  1、中心发言教师阐述问题:在数学活动的其他内容,比如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呢?

  2、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三)主持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