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资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课以检查字词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朗读 读清文章线索;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赏读 描绘一幅美景。要求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3、与柳宗元同游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是探讨写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会感情,与柳宗元对话

  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向学生质疑:前文的“乐”,后文的“忧”一乐一忧,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

  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师生共同总结:(谈收获)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上借鉴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6、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的名句)

  1、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课觉得成功之处是: 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对一连串的动词的揣摩,第二段对“潭中鱼可百许头”中 “头”字的探讨,鱼的量词怎么能用“头”呢?引导学生用“条”、“尾”、等量词,联系课文语境进行比较阅读。得出用“头”字,写出了鱼的可爱之态,照应了怡然不动的特定镜头。又思第三段对“犬牙”一词也进行质疑,为何不用“猪牙”,或“猫牙”呢?这里要看哪种牙形容“岸势”最为形象。一比较还是原文最为精妙。

  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这个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探讨这个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二)感知童趣

  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学会朗读。

  3、学会表情朗读。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

  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理解童趣进行分散性学习:

  1、阅读、质疑、讨论。

  2、理解字、词、句。

  3、讨论,解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品味童趣进行集中性学习:

  讨论三个问题:

  (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

  (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这些问题的设计

  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

  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

  3、同上

  (五)课堂训练

  指导背诵。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达到朗读成诵。

  检验学习成果,积累文言词语。

  (六)课外延伸以“童趣”为题,写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