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最后一章,其主要内容为: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2.我国植被面临的问题;
3.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4.课外实践活动。
教材在知识方面要求不高,其编著目的更多是体现了培养学生调查、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及教材的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通过对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的比较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了解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收集信息,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后让学生调查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植被状况,以及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培养学生调查、记录、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团结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写调查报告。
4)通过课后让学生尝试“校园的绿化设计”,培养学生学会设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学会查找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的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设计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方案,通过教师对其的认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体验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为我们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个绿化方案,在设计中溶入自己的爱心在里面,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在实践调查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当地植被状况,认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公民也需尽一部分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渗透人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意识,排除人类的中心主义。
4)在人文思想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导入
给出多媒体课件: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观看完录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我们国家主要植被有哪些类型?各种植被类型有什么特点?
2.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3.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4.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5.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6.目前我国对于植被的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有用吗?你是怎么保护你身边的植物或者是植被的呢?
第四部分归纳小结
我们进行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
一、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
(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三、学情分析
本 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 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病毒的形态 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难以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教法设计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2、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得出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交流。
七、 教学程序设计
1、教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由。
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
(1)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研究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
(2)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聆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
八、媒体的选择
本 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网络、课件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 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