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说主题

  《感悟沧桑巨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二的内容,我所认为的综合探究,就是通过让学生探究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回顾这一单元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开拓思维,学会如何拓展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主题并非主办方指定的,我之所以选这一内容,原因是我曾经上过这一内容的公开课,而且那节课是我所有公开课中最失败的一节。在那节课后,我也听了很多专家的意见,也很想重新再上一次,看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还是自己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当。

  二、说课标

  涉及这一课题的课标内容有两点: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标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教学知识点的深浅度,既不会重复小学里所学的旧知识,也不会提前初三的知识点。课标中出现的动词主要是“举例”、“列举”,就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而举例或列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应和了这一课的标题中的“感”和“悟”,如果这节课只有“感”没有“悟”是失败的;如果只有“悟”没有“感”,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思考及领悟,是符合一般思维规律的。这就是我设计这堂课最初的想法,也指引我以后的设计。

  三、说教材

  我一直认为,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不能一味的舍进取远,毕竟教学设计也是有成本的,有效除了有效果,也要有效率。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教会学生利用身边的课本和图册也是很重要的。这种观点也是我与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多次交流中得到的启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同样也在努力培养自己利用教材的能力。

  在设计这堂课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中的内容,发现蓝田人所生活的环境变迁是很好的一个线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原古蓝田的环境、现代蓝田环境恶化的原因,教材中用两段话分别做了论述,最后一段把结论也得出了。我就想,如果学生只是阅读教材,是否就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了,如果这样就可以了,那么是否还有必要进行45分钟的教学?这也是很多老师不上综合探究这一课的原因。

  如果从建构主义学说来解释的话,就很简单了,学生机械获得的知识并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需要有个感知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教材中没有形象地描述出蓝田的地理位置,人类对蓝田的开发也没有形象的事例。我想这两块内容就需要我开发其它课程资源来弥补了,至于怎样把这些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又是后面的工作了。

  四、说学生

  对学生程度的判断是我最弱的一项,原因之一是我的教学阅历还不够丰富;原因二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忽视这一点。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怎样提问题、选择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与对学生情况的判断有关。我想这也是我以前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凭我现在的水平我很难处理这个问题,所以,教研组的老师们给我很大的帮助。我选取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进行试讲,其他老师给我提出意见,我再进行调整。我想多次以后,对我自己在这方面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五、说过程

  通过设计前期的工作,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感受篇、探索篇和领悟篇。感受和探索两篇都以蓝田所在的关中自然环境变化为线索,领悟篇是对前两篇的一个归纳和升华。为追求完整性,最后也重新回到蓝田这个话题,让学生为改善关中环境提出建议。

  六、说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一堂课太重要了,这个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其观赏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达到“感”和“悟”。

  我在让学生了解古蓝田环境阶段,设计了一个简单地考古程序,先看到被发现的动物化石,让学生利用课外知识猜猜动物的种类,同时来思考,适合这些动物生长的环境特点,再引出蓝田真实的地理环境下实现这样的自然环境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蓝田人的资料,也了解了蓝田的地理位置。

  在让学生了解蓝田环境变迁的原因阶段,我使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除了提供教材中的文字,还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的描述,比如:曾经有哪些朝代是以关中之地为都城、一些有名的建筑(秦朝阿房宫、西汉上林苑、唐朝别墅等)、古时候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等。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自己归纳出原因。最后,我只要把这些原因理一理就可以了。

  在设计这一阶段时,我突然发现,教材中所提到的原因都属于中国古代人类的开发,我要怎样才能把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联系进去呢?我找了一个关于渭河受污染的新闻视频,把学生从古代情境中拉出来。

  在领悟篇,选择怎样的方法,我花了不少心思。既然是领悟就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同时要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要怎样把学生悟到的东西展示出来呢?而且领悟出来的东西要不仅只局限于蓝田这个话题,更要适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话题。而且,我还有个想法,想通过这个活动,把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知识都融合进去,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讨论活动。

  提供给学生两个角度和一个任务,即:从古人的做法中、和现实生活中寻找合理利用自然和改善自然的事例,通过举例获得启发,从而形成改善关中环境的建议。

  就教学设计而言,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经常会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几年的无数次的失败,让我充分地认识到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难度,没有几十年的磨练是无法办到的。所以,我还会继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下去!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有想象的诗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

  3、《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这个反传统的创作,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

  教学诗歌,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3、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5、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1、导入语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革命处于低潮,作者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心中无比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执著的追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对话)吧。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1.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拿起笔来,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要加重音,表强调突出。)

  4.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全诗。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闲游,提着灯笼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发挥联想和想象,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他们白天男耕女织,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美满幸福。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配乐),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我们的感悟。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布置作业:

  1.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起什么?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整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它寓示着诗歌因想象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