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性的文章。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难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个别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及电子机算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程序
导入:采用启发谈话的形式。谁知道电子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多媒体?用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是因为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学生都有话说,这样即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又活跃课堂气氛
课文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之所以分三部分其依据是: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的介绍了由电子计算机发展到电脑,由电脑发展到具有多媒体的电脑设备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讲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预示未来的计算机将越来越“神”。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讲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多媒体与电子计算机是什么关系?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否认真。
2、讨论法:因为本文作为自读课文,目的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课后思考练习二。
3、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自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何况本文有些问题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是上面提问的两个问题。因此问题不难,只要认真读课文就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
四、说教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参观多媒体教室,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第一课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2、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属于《图形与空间》知识板块内容,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既是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同时它能为后面学习分米的认识、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准备。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已有一些实际感受和体验。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估、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数学课必须抓住重点,通过学生探索实践,突破难点。让他们学会属于自己的知识,才算一堂合格的课。
所以我本堂课确定了两个教学重点: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
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的观念。
二、说教法:
所以我选取这样的教法:
1、情境导入法,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发现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例如:在体会建方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引导学生用手比、用笔或用书比不同的方法对课桌的长进行测量,得出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会发现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切实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媒体辅助教学法,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从具体中抽象出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4、实践法,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实验、验证,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寻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手段,相互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三部分进行。
(一)情境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有去攀登的兴趣。所以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老师长得高吗?有没有你高?哇,老师比你都要高啊!那你知道老师有多高吗?猜猜看!哦,猜不出来?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人的身高在数学中是怎么说的呢?待会儿下课了我再告诉大家。其实想要知道老师有多高,只要孩子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后你一定会知道答案。巧用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测量长度的学习需求:老师比我高,那么老师究竟有多高呢?形成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活动引入,激发兴趣
我让学生任意自由选择一种物品作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长度。学生可以使用铅笔、数学书、手掌、课本、作业本、小棒等物体进行测量。学生可能会说有
4支铅笔长、比3本数学书短一点、比3个作业本长,可能会说有4个巴掌长,也可能说有1个手臂长。引导学生会发现由于测量工具不同,导致在测量同一物体时得到数量不同。接着问:“怎样才能使测量的结果一样呢?”学生会感受到需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来量,测量结果才能相同。充分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整个引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感受到量长度时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探究新知: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认识厘米。分4步教学。
(1)认识尺子。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刻度,厘米及字母表示方法(cm),使学生对直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最后进行归纳发现: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间的一大格的长是一厘米。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解决课堂活动题目:用尺子量一量,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再让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通过活动,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识记一厘米,用一厘米的长度估计一个物体的长度。(黑板擦、教师的手提包、铅笔、橡皮擦等。)
(4)认识几厘米
出示0-2,0-3,0-5,0-8,这一段又有多长呢?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方法:数格子或0到几这一段就是几厘米,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这四个环节,秩序渐进,先对尺子进行认识,然后在尺子上认识1cm的长,通过观察、比划、在生活中找大约1cm长的物体建立1cm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接下来认识几厘米,在尺子上指认2cm、3cm等长度,强化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
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我们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想不想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呢?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
(1)、量铅笔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方法。(课件出示教学教材第52页例2
的情景图)
测量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铅笔长几厘米?再让学生独立测量,再讨论交流,请个别学生演示,互相启发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测量的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运用方法进行测量,量下列图形的宽,评一评你量的对吗?巩固测量方法。(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量小棒(课件出示)
2、量下面物体的长(课件出示)
3、量铅笔。(教材第53页“课堂活动”第3题)
五 、拓展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几厘米长的物体,先估计,再测量,将自己的收获告诉家长或同学。(认识直尺并测量是单位认识中的载体,运用的方法要强调,而且还要有拓展方向,加深孩子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堂课我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见黑板)
七、课堂回顾
通过反思,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与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你学习了些什么?”
2、你想说点什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教学设计,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