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画线段图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总是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增强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

  三、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1、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单元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教学法:教师不能直接把 /sxsk/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最后结论的推导与验证,都应该让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些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去得出。

  五、教学流程(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一)旧知铺垫,提示课题

  1、找出下列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4/5

  (2)五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8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58×3÷2 95÷(5+14) 95÷5+14

  3、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对话:我们班上有哪些兴趣小组?你曾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五年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由于我校规模小,五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听到要介绍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学习情况,顿时对将要出现的信息有兴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中的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学关系。

  3、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去提问题 /soft/,并独立解决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各自去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不同的问题板书。

  如有学生会提出两个分问题①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会提一个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把气象小组人数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老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红伞是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生活用品,将小红伞作为讲述活动中的内容,围绕小红伞让幼儿展开想象,表达故事情节,符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讲述活动《小红伞》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明有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开展此活动,能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目标分析:

  《纲要》中指出:“ 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以及《纲要》中的语言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情感、语言、想象方面的目标。具体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如何利用小红伞帮助别人、保护自己”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兔头饰、小红伞每人一把,录音机,录有节奏欢快和沉重缓慢的音乐磁带。

  2、环境准备:果树林、蘑菇地。

  3、情境表演的准备:主配班老师、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兔爷爷、兔奶奶、小刺猬、大灰狼、小兔。

四、教法和学法

  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此次活动中我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创设故事环境,利用游戏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方面主要通过视、听、讲结合法和讨论法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体验法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五、活动过程

  我采用 “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来组织本次活动,设计程序为:情境导入—情境体验—故事讲述—体验快乐—活动延伸。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孩子们,我们去摘些蘑菇送给爷爷奶奶吧。不过今天天灰蒙蒙的,可能要下雨,怎么办呢?(幼儿扮演小兔,老师扮演兔妈妈)

(二)情境体验

  1、伴随节奏鲜明的音乐,兔妈妈和小兔子来到果园。看到:

  情境一:小刺猬踮着脚怎么也够不着果子。

  兔妈妈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小兔思考问:

  1)果园里有谁,它在干什么?

  2)为什么刺猬摘不到果子?

  3)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小刺猬摘到树上的果子?

  情境二:一只小兔用小红伞摘果子。

  引导小兔观察、思考并表述:

  1)这只小兔对刺猬说了什么?

  2)它是怎样帮助刺猬的?

  2、伴随节奏欢快的音乐,大家来到了蘑菇地。(音乐转换:由节奏欢快的音乐转为沉重缓慢的音乐)发现:

  情境三: 蘑菇地的远处走来一只大灰狼。

  1、提出问题:

  1) 看!谁来了?

  2)能不能伤害大灰狼,为什么?

  3)怎样既不伤害大灰狼,又能迅速安全地躲开它?

  2、兔妈妈引导小兔讨论,并确定最佳方案:撑开小红伞,当作红蘑菇,藏在伞下面,躲过大灰狼。(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故事讲述

  情境四: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来到奶奶家。

  兔妈妈鼓励兔宝宝,将自己一路上的经历讲给兔爷爷和兔奶奶听。(引导幼儿将自己利用小红伞帮助小刺猬和躲过大灰狼的过程讲述清楚)

(四)体验快乐

  音乐表演“快乐舞 ”。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投放相关头饰让孩子继续表演、讲述故事内容,也可以将故事内容画出来,装订成小图书,让孩子讲述,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讲述活动的兴趣。

评析:

  1、通过角色的扮演、语言的表述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中,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自然、亲切,再以过渡性的提问引出小红伞直接揭示课题,也为下一个环节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2、情境体验的环节中教者以音乐贯穿于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中,一是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二是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3、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孩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者则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孩子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如果有孩子能提到讲述中的内容,就请他表演情境;反之,情境二的预设,也为下一个讲述内容作准备。

  4、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情境二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作用于幼儿的眼、耳,颇有新意,能牢牢抓住孩子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对讲述内容的记忆效果。

  5、以音乐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到情境的变化,引出新的学习内容。环节过渡自然、流畅。

  6、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教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以逐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将环保教育有机融入活动,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理性思考:能不能伤害大灰狼,为什么?怎样既不伤害大灰狼,又能安全迅速地躲开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7、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引导孩子在充分理解情境内容的基础上再完整讲述,分解了难度,层层深入,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教师走近孩子,耐心倾听,细心观察,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讲述要求。

  8、让孩子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情绪在音乐和舞蹈中得以释放和表现。

  9、一个活动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幼儿的兴趣在延续,为此,以绘画、表演的方式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大大提高幼儿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