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高三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3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而我戴的戒指是真还是假的呢。请你学完本节课后设计方案鉴别我戴的黄金戒指的真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以上是我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反思,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高三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c、情感和价值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A、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B、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A、本章主张自主学习为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B、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引入,同学们能够想到的多数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告诉同学们除物理性质以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提出问题:

  在学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时,采取“回顾—引导—自学—讨论—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

  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总结课堂:

  总结性的让同学们先讲讲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让后教师归纳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