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
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四.说程序:
1、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㈠锋面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
㈡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一、说教材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
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
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
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学生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准备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慌”着一主题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四大图表系统、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地球有关水的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慌”?
新课教学: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而其他水体更新周期很长,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当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这是地球闹“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转到下个知识点,也本节重点和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的学习。需要化大约15分钟时间。展示“河流径流与降水量的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图”和“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详细分析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陆地水体补给的规律。同时理解陆地水体补给的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闹水灾、干季闹旱灾,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结合现实问题,创设第三问题:为什么全球闹“水慌”现象越来越严重?是地球淡水资源在减少吗?引入水循环内容的学习。这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学习水循环知识后学生已经明白地球淡水资源在不断循环,是一个常量,地球“水慌”加剧是人造成的,包括过量使用水资源、污染、浪费等。
提供华北地区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资料,创设第四个问题情景:华北地区处在半湿润气候区,为什么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怎么解决?
组织一次合作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提供资料。组织第二次合作讨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相关文章:
5.高中地理必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