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声的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篇二:心声说课稿

  《心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心声》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理解主题,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并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心声》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依据以上理念,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把握小说情节,理清叙事思路。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本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按照小说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虽语言通俗流畅,脉络清晰但情节却富有波折,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心声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开,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过主人公一样的经历,还有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心声”内涵的理解、作品主题的挖掘以及本文对人生的启示也便成了一大难点。依据以上实际,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立为: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

  在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品析课文语言,培养语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在诵读中进入作品情境,体验人物内心,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是一群刚脱去稚气、临近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本文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情节感人。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法指导:

  因此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的是读、品、议、入。

  读:尝试多种阅读形式:速度课文整体感知,选读浏览把握要点,示范朗读和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品: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议:讨论课文主题思想,交流心声。

  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疑难,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五、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的理念和方法,我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力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这节课教学思路拟订为“情景导入抒心声——整体感知听心声——读思结合悟心声——真情表白诉心声——拓展延伸写心声”。

  (一)、情景导入抒心声。

  本课开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由一组图画导入:从这组图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为活跃课堂气氛张本。(二)、整体感知听心声

  1、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简介作者(2)、检查字词(3)明确文章的体裁——小说。(三要素)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积累字词,巩固基础。并为下面感知课文打下基础。

  2、速读课文,梳理情节。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地点的转换,给文章划分层次,梳理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故事情节;训练概括能力。并进一步激活课堂,提高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

  (三)、读思结合悟心声

  1、学习故事开端

  (1)、老师选读1——10段中有关伏笔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11——16段,教师指导评价。

  (3)、齐读17段,激发情感,探究“心声”之一:渴望平等相待。

  2、学习故事的初步发展

  引导学生速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文章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抒发了人物的什么心声?教师可以范读片断(21、23),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人物心声之:渴望温暖亲情,渴望纯真友情。

  3、学习故事进一步的发展

  分角色读33——41段。齐读42段。体验人物心声之四:渴望理解尊重。

  4、学习高潮结局部分

  京京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实现的?他读得怎样?

  【设计意图】在以上的环节中,我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情节,并采用悬念设置、读思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不仅培养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选读有代表性的语言揭示情节梗概。分角色朗读和齐读既体现个性特点,训练朗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情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心声”内涵突破了难点,也品味了文中深情精当的描写语言。

  5、交流探究话主题

  出示这样的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1)、课文对京京的刻画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对程老师的着墨并不多,但性格鲜明,请你谈谈对程老师的看法。 课文通过程老师这个形象想说明什么?

  (3)、李京京,一个在老师的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却凭着自己的执着、勇敢,最终实现了自己心愿。这个小小的故事到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探讨教育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答案可多元化,鼓励个性化体验。从而突出教学难点。

  (四)、真情表白诉“心声”

  同学们,在成长的历程中你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吗?在与父母、老师、朋友的相处中,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吧。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好吗?(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在内容与情感的双重延伸中,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与上一环节一起突破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写心声。

  “放学后,李京京又来到小树林子里......”李京京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为呢?

  结合小说内容,模仿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续写一个场面。(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此作业是在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以此指导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氛围里结束这堂课。让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六、板书设计 :

  在一堂课中,板书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也是自己教学思路的一个整体体现,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要求朗读

  练读课文

  指出错误

  勇敢救场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遭拒绝 忆往事 受嘲笑 抒真情

  综述: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以课堂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基点,意在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心声的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