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蒸腾作用》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各位老师,大家好!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六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是《生物课程标准》二级主题“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重要内容,要求是“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重点描述了绿色植物的蒸腾现象和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之一,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对形象生动的内容,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出适合本节课中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既有正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蒸腾作用主要器官,又有适合学生观察的内容:制作徒手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一技能性实验(既包含了显微镜的使用,又有临时装片的制作等),但此实验对于初一新同学来说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节课同时进行,课堂容量太大,很难完成,所以我选择《课标》中,贯穿于其它九大主题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为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使学生更充分的认识蒸腾作用,又保证了本节内容的完整性。

  为此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2、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3、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探究叶的蒸腾现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合作意识,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实验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器官;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意义。

  四、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设置都是以通过让学生看到实际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为指导思想。

  以“水”为主线,从创设情境“如何从植物体提取到水——水是由哪个器官散失出来——水如何从植物体散失出来的——植物体能散失多少水分——散失水分的意义”逐层展开。设计了新课导入、新课学习、献计献策、课后调查等几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如果你身在野外,怎么才能找到水?

  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播放视频:他们是如何取水的?

  出示模拟的实验装置,观察现象? 引出本节课题: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新课学习:

  1、植物的蒸腾现象

  (1)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在这一环节中,先由学生自主讨论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控制变量,通过展示装置,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讲解、互评,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表达,去暴露自己的潜意识,加大学生的思维容量,从不足中进行反思,进而能修改为较合理的实验装置,推测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又突破了科学探究这一难点,学生也从中体会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2)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在学生探究热情被点燃,思维状态达到高潮时,放宽学生思想维度,“如果大家想尽快看到现象,你有什么妙招么?”引入对蒸腾因素的探究,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下。发散学生思维。

  (3)蒸腾作用概念

  在学生思维已经能够充分打开的情况下,对蒸腾现象已有了部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比几种实验装置,学生发现问题评说后,学生自然能描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两个关键点: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突出重点,易化难点,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描述蒸腾现象。

  (4)叶片结构

  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到菠菜叶表面出现气泡,并且背面气泡多,利用这一现象激发学生下一步的求知欲,继续想认识叶片的结构。

  观察叶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图、用图,并从中找到与水分散式有关的气孔、保卫细胞、叶脉,进而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5)蒸腾作用的过程

  利用动画展示,学生描述出蒸腾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蒸腾作用意义

  由资料引发下一步思考,有多少水分会被蒸腾出去?植物体散失水分的意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讨论。

  将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与蒸腾作用意义联系起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一意义,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无机盐,教师可展示提前做好的装置,芹菜叶变红现象,将无形变为有形,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无机盐变得具体化,蒸腾作用意义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体自身重要,对周围环境也有积极影响,现在各国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并确定了自己国家的植树节,完成情感目标,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知识小结

  (四)达标测试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 )

  A.大树的树冠挡住了阳光

  B.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水分增多

  D.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2、下列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气温37℃,阴天,无风

  B.气温37℃,晴天,有风

  C.气温20℃,阴天,有风

  D.气温20℃,晴天,无风

  3、某同学设计了下面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实验结果是____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献计献策

  为了增强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设立了一下拓展内容。

  植物移栽后往往容易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原因主要是蒸腾作用大于根的吸水能力。如果你是一个园艺工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六)课后调查:

  调查法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课后调查几个小区的绿化情况(植被覆盖率等),并分析此绿化情况与小区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1、教学的目的性体现较明确,尽量使学生从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和研究方法是本节课的贯穿始终的宗旨。

  2、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从而进一步感悟和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式,实验设计时暴露学生相异构想,思维障碍,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本节课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隐含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虽然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较幼稚、分析能力较浮浅,但是教师的教学尝试,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

  4、由于本人教学经验的限制,在驾驭这种开放性的课堂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比如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注上,学生探讨中的闪光点评价不够及时,由于比较紧张,蒸腾作用的概念处理不够好。教学永远是件遗憾的事情,但是会有不断创新的课堂,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