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美术)泥版浮雕的制作方法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制师范《美术》教材《造型.表现》第八章第二节《浮雕》第2课。

师范(美术)泥版浮雕的制作方法的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生活中我们常用浮雕来装饰环境,浮雕因材料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美感。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我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徐州汉画像石引进课堂,让学生结合画像石的技法进行泥刻浮雕的制作。

  2、本课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是集欣赏、合作、互动、实践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版画等。本单元安排了《概述》、《浮雕》、《圆雕》三个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概述》,了解了雕塑的基础知识,欣赏了中外雕塑作品。上节课学习浮雕的定义和分类,并亲自制作泥塑浮雕,而后面将要学习《圆雕》,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既起到延伸,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浮雕技法的多样性。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拓展泥浮雕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利用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拓展表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等师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造型能力,他们已经学过版画,掌握了刻刀使用的方法。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会独立思考,会合作、会借鉴。我给他们发放了《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安排他们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徐州画像石馆、歌风台等),收集有关的图片、邮票、首日封和文字资料,目的也是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提高师范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会欣赏、分析石刻浮雕作品,会借鉴徐州汉画像石浮雕的艺术特点,拓展浮雕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在参观、收集等综合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感悟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法分析:

  指导思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愿学

  欣赏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乐学;

  开放式探究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学生会学。

  从地方美术资源中汲取营养,引申到对生活的学习、文化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善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画像石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石为材,以刀代笔,图画天地,有古朴、厚重之美,这节课就围绕一个“”字设计教学。优的课堂情境激发创作潜能;课前开放式探究和课内欣赏带领学生欣赏;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创造;作业品评中让学生学会评价;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探讨

  (一)聆听美的声音

  课前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教师巡回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别作品是圆雕还是浮雕,巩固浮雕的分类。总结泥塑浮雕的制作方法。接着提示还有一种制作浮雕的表现形式,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入课题。

  (二)欣赏美的画面

  用课件展示徐州画像石。分别出示汉画像石实物照片、汉墓内景图和徐州汉画像石视频片段。声画并茂的视频片段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徐州汉画像石古朴的艺术之美。然后请几个学生谈谈通过参观对画像石有了哪些认识,参观过画像石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受,学生的主动发言把课堂推向第一个高潮。

  (三)探求美的内涵

  通过大屏幕显示导学题目,和学生一起从线条造型、题材、构图和雕刻技法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画像石的艺术特点。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请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出现,我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畅所欲言。,师生间幽默风趣的交流把课堂气氛推向第二个高潮。

  讨论造型时,出示画像石拓片《有翼的犀牛》。为了说明画像石的选用题材多表现现实生活时,给学生提供拓片《建鼓舞》,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汉代人信仰厚葬的习俗出发,让学生懂得古代人想让死者死后能升天,和活着时候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所以画像石题材多表达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在讨论雕刻技法时,让学生用画像石浮雕和上节课所学的泥塑浮雕相比较,找出二者在制作技法上的异同。

  (四)实现美的创造

  为了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我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的方式制作一个《马头》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版(课前完成)。

  第二步起稿。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象的形态,要夸张又不失其真。

  第三步描形。把稿纸蒙在泥版上用针扎出轮廓。

  第四步刻制。雕刻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减地(也叫剔地)”,什么地方用冲刀,什么地方用切刀,要刻出层次。

  第五步调整。

  作品完成后展示给学生看,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先给学生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借鉴并不是模仿,要力求有所创新。

  然后学生之间讨论制作构思,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做什么样的形象,借鉴了画像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含义?在学生踊跃发言中,会有五花八门的构思和各种奇特的象征寓意,欢快的课堂气氛让课堂进入第三个高潮。

  学生制作时,继续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对敢于运用夸张手法、有创意的同学及时表扬。作业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泥版过干或过湿等情况,过湿就让学生结合雕、塑等技法制作。过干的泥版刻起来会使学生非常吃力,我会告诉学生画像石是在比这硬百倍的石头上一凿一凿敲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劳动人民的不平凡。

  六、课堂评价

  1、品评美的创想

  这一环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放在作业自评上。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雕刻技法,哪些结合了画像石的特点,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讲给大家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2、学生自评后请学生互评。

  3、教师简评。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主要从层次变化是否清楚、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大胆夸张几个方面来谈。

  2、进行美的探索

  最后教师总结:

  徐州汉画像石是先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徐州人的骄傲,它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利用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今天运用了它的制作技法进行创作,以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附1:板书设计

  附2:《课前准备》

  附1:板书设计

  泥版浮雕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二、泥版浮雕的制作步骤

  1、造型夸张,线条简洁。

  1、制版

  2、题材多样。

  2、起草

  3、构图饱满。

  3、描形

  4、多采用剔地浅浮雕和平面线雕。

  4、刻制

  5、调整

  附2: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你们的密切配合。在《泥版浮雕》一课前,我请你们要做的是:

  1、 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2、 请复习《雕塑概论》、《浮雕的制作方法》两节。

  3、 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收集有关的徐州汉画像石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文章等。

  4、 了解徐州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用途,了解徐州汉画像石在徐州的分布。

  5、 画像石浮雕题材广泛、风格独特,看看你收集的画像石拓片资料在造型、构图、题材特别是雕刻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6、 准备课堂作业所需的木刻刀、刷子、泥版。泥版用粘泥掺棉花和匀,做成长宽各约10-20cm,厚度约为3cm的平整泥版,放在背光处晾至八层干。记住:太湿了泥粘不容易刻,太干了刻起来费劲,飞溅的碎末也容易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