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后研讨,并经过自己的反复斟酌,将本课的再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因为车祸,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失去了自己的妹妹和母亲,他想送给自己最爱的亲人最后一份礼物却因为钱不够而犯难,作者不仅凑钱帮助他买下了洋娃娃和白玫瑰,还亲自去了殡仪馆悼念小男孩的母亲这样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1——3小节描写的是“我”与小男孩在商场相遇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后一部分体现了“我”对小男孩及其一家人的关切。
从全文行文来看,可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全文立足于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立足于作者的心理活动(所感所想)及付出的实际行动,用平实易懂的文句自然流畅地叙述了小男孩因悲惨遭遇而带来的买洋娃娃和白玫瑰的故事及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小男孩的过程。基于文章这样的行文特点,全课的教学更适宜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品味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心情,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文章虽没有精选的段落或文句可以提炼中心及文本主题思想,却在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可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真情。例如,第二小节在描写小男孩语言的文句中,“埋在”、“更加悲伤”等提示词语的出现,可让读者进一步洞察小男孩由“洋娃娃”表现出对妹妹深深的爱怜上升到会因为同时失去两个亲人而感到无比悲痛的内心情感变化。这种无比渴求洋娃娃的“天真无助”过渡到痛失亲人而“伤痕累累”的形象感悟,正是“亲情无价”的初步体验。第三小节中小男孩的语言描写,“永远”、“非常”、“但愿”、“低下头”、“再不说话”等词的体验,又是感悟小男孩对母爱的无比依恋和内心无奈、伤痛的生发点,是对“亲情无价”这一情感的升华。另外,“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和“我含着热泪离开了……”等句的品味,又全然渗透着一个陌生人浓浓的友情和真情。故而课文的教学更适宜以语言文字为依托进行悟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
第三,文章前后连贯,人物言行描写丰富,也可成为学生抓言行感受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解词悟句、学会质疑问难、抓词眼研读文句等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载体。例如,“我心里安慰着自己——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与下文中“……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男孩儿跟这事有关”两处的笔法叙述正是作者处于内心矛盾的煎熬之中、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相冲击的一种体现,完全可以成为联系上下文读懂文本内涵、学会阅读时质疑问难等学法指导的有效载体。另外,上已有所述,课文许多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体验更是让学生学会“抓词眼来读懂句子”这一方法的重要媒介。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的教学可组织为: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在品味和研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悟读能力,提升理性认识,受到情感熏陶。同时,以情感渲染为统领,丰富学生的阅读历程,并学会将自身体会与文本情感的共鸣通过读写得以外化。
二、设计理念:
1、尊重小语教学的“情”性:全课以浓浓的亲情、友情之体验为统领,带领学生自主体悟文本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升华,并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加以外化。
2、尊重小语教学的“悟”性:全课指导学生在充分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懂得遵守法规的重要,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友情的无价。
3、尊重小语教学的“童”性:采用“整体→局部→整体”的导学程式,让学生的学习基础、情感经历与文本探究得到有效衔接,重视感性体验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学会抓词句阅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丰满小男孩与作者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和写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以全文浓浓的亲情、友情统领学生学习,在感悟研读文句的过程中渗透学法,内化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亲情的可贵,爱心的无价,并懂得“遵守法规,珍爱生命”的重要。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读懂小男孩的懵懂与可怜,读懂作者的真诚与善良,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研读,力求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并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教学流程:
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以及难点,我进行了课堂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揭示课题之后,进入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环节,让学生了解“我”和小男孩的关系。结合板书,指导学生根据时间和地点顺序将课文分成两部分。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我的心情变化。再由小组讨论,重点我心情变化的原因。
结合第1小节中“我”听见、看见的内容,了解“我”好奇的原因。并由学生进行阐述。从“我”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了解小男孩的情况。在此学习标注的学习方法,完整地说清小男孩的情况。
学习第3小节,读懂小男孩的情况,了解“我再也忘不掉那男孩儿。”原因
朗读第4节,感受“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事有关”的内涵!学习5,6两节,深入体会亲情可贵、真情无价。 学习最后一节,体会“我”内心复杂的情绪
在深入理解了我的心情变化之后,总结全文,引导体会作者命题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