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作为“融入民族文化”的第二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因此本课时在第二课的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难点: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践行民族精神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
思品课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由于这一框的内容多而庞杂,对学生的知识累积和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能力与我们的预期有较大差距。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将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完成相关知识,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会甄别与筛选。
我的具体教学流程是: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间:MV《青花瓷》——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小切入点。学生对周杰伦的《青花瓷》熟悉和喜欢,青花瓷器—中国文化的喜欢就是认同,为导入渲染情景做铺垫,学生易投入。
2、导入:新近热点材料(图片)——12.16,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8日今天闭幕。这座中国江南水乡,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药学奖。——设计意图:中国文化被世界认同。
(二)体验感悟,达成目标
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预习检测平台:(分组展示)——填空、判断、搜集
二、感悟交流平台:(突破重难点)
1、追踪探究一:(视频材料)12月10日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和引发国内媒体及公众关注;(图片材料)微信和网民刷屏、演讲题《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请你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感悟文化认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生:小组合作完成—交流;
师:归纳并展示学生找到的4点重要性;
师:请生列举所知道的“情为祖国动”的事例并谈自己的感受)
2、追踪探究二:材料:东晋药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古籍中得到启发,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最终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后,她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获奖后,她在采访中说道:“没有我的团队,我什么也做不出来,这个荣誉属于我、我的团队和整个国家。”
头脑风暴:(1)结合材料说说屠呦呦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3、追踪探究三:材料:12月12日,屠呦呦在瑞典领奖时的演讲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做结,并“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并说:“我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是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难得机遇,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加强中医药界和世界各国高水平学术交流,增进国际科学界对中医药的了解。”
(1)反思行动:结合材料,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该怎么办?(国家;公民)(2)思辨比拼:“直面外来文化” (分组抢答)
●七嘴八舌:列举你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外来文化。
●设疑导思: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这些外来的文化?
●联合对抗:有些同学认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多学点本国传统文化知识好;有的同学却说:过分依重传统中医学,不利于学习外来文化。
(做一做)针对以上同学的讨论,请运用《融入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对发展中国医学合理措施写出相关理由(依据)。(请分组合作探究,谈谈你的看法。)
措施
理由(依据)
突出中医传统学习
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赏心悦目:MV《青花瓷》片段欣赏
(选一选)“天正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优美的中国传统诗词的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同时又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周杰伦的《青花瓷》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为传唱。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B.既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要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C.既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又要直面外来文化D.既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
4、追踪探究四:材料:屠呦呦在采访中说道:“这次获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同时12日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希望各界给予中国传统医药持续的关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在招待会上说,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科学发现“书写了世界医学史的重要一页”。
(议一议):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功给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以怎样的启示?
(变式:在当代,我们要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传承中创新?
5、直击中考平台:视频材料《中而新、苏而新》
关注生活:苏州博物馆新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他坚持“苏而新,中而新”的设计理念,即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既体现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和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又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并借鉴西方博物馆建筑艺术的优秀成果。独具特色,无与伦比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请你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融入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苏州博物馆新馆“苏而新,中而新”设计理念的正确性。(3分)
(2)请你自己命题,将第(1)问变式为一道演绎题,并自己完成。
(3)对此,有人认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只需“寻根”、继承就行。请你运用“融入民族文化”有关知识加以评析。(5分)
三、学习收获平台(课堂总结):学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之后,我想同学们必然有很多的肺腑之言……同学们,请听我说: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板书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