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回顾学法,整体感知

  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

  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高度自主。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学法;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5

  1.说教材:

  本文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于海上船员的感人故

  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不顾母亲的极力挽留,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课文第1节描写了船员们海上遇险的情景,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6节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介绍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最后终于救出船员。本文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是那深切的母子之情。

  2、说学情:

  本课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强调抵不漏一点,做动作理解“筒状”的意思。在理解课文中令人感动的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1、说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见

  “教学设计”部分。其中第一包括识字、积累词语等知识点的落实,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教师只需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难理解的词进行讲解或补充,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二三是课文重点段落,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悟体会汉斯的舍己救人。第四是想象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一个目标则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旨在鼓励学生学习课文后要晓知以理。

  2、说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将教学分为六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一、揭示课题。开头用课文第一节引入课题,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说说哪个人物留下深刻印象。

  三、重点学习四五小节。读一读课文圈一圈划一划印象深刻的词句,为什么?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与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想象练习,则是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四、学习课文其他内容。学习2、3小节,结合词语教学,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到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救援工作成功。

  五、总结课文。

  六、课外拓展,情感升华。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看烙饼如何烙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就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二、说学情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简单事例的分析研究,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我在这次教学中主要运用了讨论、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

  时优化思想的应用。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题图是呈现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烙一张,两张饼,同时思考要花费几分钟。让学生能够从简单入手。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探索“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是本课的关键也是难点”,而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圆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发现了“保证每次锅里都同时烙2张饼,所用时间最短”的最省时方法。然后从探究烙2张和3张的最省时的方法入手,小组内深入探究烙4张、5张和6张饼的方法及最佳方法,让学生亲历了发现的过程,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思维方法,感受到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提升了数学思维。。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讨论交流发现烙单数饼和双数饼的最佳方法、“烙饼的最少时间=烙的饼数×每面需的时间”的规律。所有的问题都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操作实验和交流比较中解决,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3、巩固应用,拓展升华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

  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通过改变烙饼的条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只要善于动脑,统筹合理安排生活中的事,不仅能省时,还可以品尝到劳动的快乐。

  总之,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优化思想,真正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智能开发、身心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