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ɑneninunü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第12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第二部分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

  (1)声母与ɑneninunü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

  (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部分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三、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

  四、教法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引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学生自由地做动作,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接着让他们做摘苹果游戏,将学生带入拼音乐园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兴趣。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出示情境图,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学习两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三个后鼻韵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学生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三)合作探究,拼读音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eninunün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它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

  (四)复习旧知,突破难点。三拼音节拼读是难点,老师用填空形式g―()―ɑn→ɡuɑn、q―()―ɑn→quɑn让学生说出介母是谁,然后指导拼准三拼音,在j、q、x与ü的相拼省写两点学生已学过,但学生易忘记。教师先复习j、q、x与ü的拼读规律。让学生拼读,使学生化难为易。最后用游戏的形式汇报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游戏中学,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又愉快。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借助微课和注释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以及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其教学重点、难点为: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

说教法学法:

  采用微课学习法、诵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看微课,做进阶练习一,对文本进行深度预习。课堂上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是情境导入,出示课题。播放走近乡村微课,师生交流感受,出示课题:古诗词三首。齐读课题。

  二是初读古诗,读出诗韵。先读前两首诗,出示两首诗。指名读诗题。并说出自己的感觉。接着让学生把这两首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然后指名读,生自行评议,正音。并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指导书写汉字。然后指名字正腔圆、有滋有味地把第二首诗读一读。交流进阶练习一。

  三是理解诗意,感悟诗情。首先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首诗,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接着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美;三四句写:人忙。课件出示第一句,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有哪些色彩?“绿”会是什么?“白”是什么?出示微课体会“绿满山原白满川”。指名通过读来表现出来。课件出示第二句让学生感受仿佛看到的画面。出示微课展示“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情景。出示养蚕图和名言。从诗句和这些养蚕情景,感受养蚕的辛苦以及农民的勤劳和忙碌。就“忙”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微课,让学生体会忙,并交流假设你作为其中的一员,你会忙什么?最后体会到忙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进一步观看微课,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2、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说板书:

  板书以其内容为结构,一目了然,后面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农民的勤劳和快乐。

教后反思:

  作为运用微课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目的是如何借助微课提高经典诵读效率。

  1,通过微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前置学习是很好,学生易于接受的策略,不过必须伴随作进阶练习才行。

  2、在教学难点处出示微课也是很有效的。

  3、在学第一首时,带出第二首诗,有效减轻第二课时的压力。

  4、在交流进阶练习环节,有效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注重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