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五、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生活与哲学》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教育。其基本性质是为学生掌握马列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教材整体上体现了德育课教学要体现的“三贴进一着眼”原则,即贴进、贴进时代、贴进学生和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体例特点: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每个单元又包括导语、探究活动、课文正文、辅助文、单元综合探究。

  整个教材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单元均围绕这一主线而展开。

  学生刚开始接触哲学时,会感觉哲学很神秘、抽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三贴近),以案例、情境、问题设置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并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哲学知识确实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看待分析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从而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学生情况简析

  高二(1)班学生有24人,其中女生13人,男生11人。该班学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中考分数基本上都在三、四百分左右,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不太强,绝大部分属于被动性学习,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才能跟得上课堂的节奏。

  通过高一年级一年的努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班级学习风气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吴若林、鲍娟、王平、苏雅等同学表现突出,对政治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王泽雨、陈子涵等聪明、活泼但缺乏学习兴趣,王广阳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上课时不知如何记笔记。

  针对这些情况以及哲学课的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尽可能多的选取学生身边的素质材、学生了解并且感兴趣的素材融入到教学过程,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更适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的提醒的督促学生记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