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最后一分钟》第1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分两个课时。

  先看看《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指导吧!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