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研读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探寻“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4、引导学生认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从生活中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生:

  师:是一篇什么文啊?前一段时间学过一篇课文叫《为人民服务》?师:对了,这是一篇议论文。

  师:那么,议论文有没有什么写作特点?议论文首先要有自己的——生(齐):论点!

  师:还要有自己的——生(齐)论据!

  师:还有一个过程叫什么的啊?生(齐):论证!

  师:这是议论文的3个核心。那么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叶永烈在这篇课文中,他的观点是什么?他到底在论什么?他的论点是什么?然后他又用了哪些论证?来证明他的观点?这是我们读议论文,应该关注的。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找出他的论点,论据。开始!生:(都拿起书本读了起来。)

  师:好大家停下来。叶永烈他的论点是什么?我们评判他的议论文好不好,首先要判断他的观点鲜不鲜明?对吗?

  师:那么他的观点是什么?

  生1:我觉得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叶永烈的论点就是课文的——+生(齐):题目!

  师:议论文就用自己的观点做题目。这才叫旗帜鲜明,观点明确!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观点读一下,注意突出“真理”和“问号”这两个词。

  二、学习新课。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叶永烈用了几个论据。(关注3个人物

  师:来,你说,第一个人物是谁?)

  1:美国……谢皮罗教授。师:他是不是姓谢啊?生:是!(过了一会。)不是!

  2:波义耳!

  3:奥地利医生。

  师:奥地利医生是谁啊?我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他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师:弗洛伊德这个人可了不起了,他是研究梦的伟大的科学家。梦是我们最神奇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个周公解梦。人家说那时迷信,也有科学根据。因为这个梦太神奇了,是不是啊?醒来就没有了!人为什么要做梦?这个梦,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弗洛伊德啊,就对梦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有一本书,叫《梦的解析》。你们长大了去读,现在可能还读不懂。我对这课文把他的名字删掉了,实在有点不够意思。用个奥地利医生,这是对他的不尊重。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读一下这3个故事,他分别为这个论点提供了什么有利证据?

  生:谢皮罗在一次洗澡的过程中,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研究。终于到出了结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不会有漩涡。

  师:他把谢皮罗的这个故事概括了一下。他从洗澡水的漩涡

  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和地球的……

  生(齐):自转有关!

  师:然后我们再来看波义耳。来,你说。

  生: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

  师:他从紫罗兰的变色,因而发明了?

  生(齐):石蕊试纸!

  师:地球自转我们都知道的。那石蕊试纸呢?

  生(齐):不知道。

  师:是一张纸,把他放入水里就能测出酸碱度。

  师:现在就叫PH试纸。在PH试纸之前叫石蕊试纸。

  师:我们再来看弗洛伊德。来,你说!

  生:根据眼珠的……

  师:根据眼珠的转动什么呢?

  生:得出他正在做梦。

  师:就是眼球转动和做梦有关。我们发现了这三个证据,这三个证据怎么就证明了这3个观点的?你说。

  生1:因为这个问题是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肯定需要很多的问题。要经过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真理。而课文中也反复强调,他们是经过反顾实验研究之后才找到的真理。

  三、指导读文。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每次放掉洗澡水时……预备起!

  生(齐):读每次放掉洗澡水时……

  师:没有问号,没有听到你们的问号。每次放掉洗澡水时……预备起!

  生(齐):读每次放掉洗澡水时……

  师: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洗澡水的旋涡?

  师:我们都没有去问一个为什么。可谢皮罗问了。所以说——

  生(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第二个问号怎么问的?找出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生1:读那么,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多。可这个同学的问号怎么越来越少了啊?没有一点问的意思啊?我请你们好好的读一读!

  生2:读那么,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意义?

  生3:读那么,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这才叫思考。这就是科学家的思考。

  生(齐):读那么,这种物质……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是不是从这些问题中证明了他的论点?

  师:来第三个!

  生4:医生……什么关系呢?

  师:我们经常看到奶奶、妈妈睡觉时眼球在转。其实他在——

  生(齐):做梦!

  师:叶永烈找的3个论据很正确!这3个人物,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就能体现,我们把他归纳起来。来,你来说说!

  生1:他们都是经过反复观察实验的

  师:有3个词语,概括出来的。

  生2:见微知著

  师:见微知著。前面的都是微,后面的是著!第二个!

  生2:善于发问!

  师:善于发问!也就是——

  生(齐):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第三个?

  生3:锲而不舍

  师:有见微知著、打破沙锅问到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样我们也能发现真理。你看叶永烈就发现了真理。

  四、拓展。

  (一):课文学到这,同学们对课题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1、爱迪生——发明电灯2.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3.瓦特——发明蒸汽机4.牛顿——万有引力5.道尔顿——发现色盲

  6、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7、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师: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