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儿子》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设计意图]读这些句子或段落,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

  、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小右大;都是左形右声)

  2.师:书写这三个字,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拎: 右边是令,不是今。

  教师范写:提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右不能平均分布。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汉字进充分的观察,不但要观察笔顺笔画,还要观察结构比例的细微区别,并注意笔画的穿插变化等。

  六、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大家能这么快认这些字,会写这些字,不简单!现在再读课文,看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这次可要读得正确流利哟!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后,就要引导学生迅速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几个人物吗?

  师: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老爷爷)

  师: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惟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可适当引导。)

  2.(呈现课文第二、三、六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样呢?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看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疑引读,以读回答,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三个妈妈的说话语气,由不同的语气体会三个妈妈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体会水的沉甸甸,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的区别,从而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二、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分角色朗读。

  师:理解了这篇文章,能分角色朗读吗?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组分角色朗读。

  2.演故事。

  师:能分角色读好,现在我们来演这个故事。不过,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丢开书本,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语气、动作。

  分组自愿组合,读书、排演。

  全班汇报演。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儿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个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对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老爷爷和自己说话,这组说话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主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顺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内心。

  四、写字练习

  1.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

  课件呈现 象形字肉到月的演变过程(月字旁,也有人称为肉字旁)。

  师: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大家发现带月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学生书写聪甸二字及胳膊晃荡两词。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设计意图]板书既要反映出三个儿子的特点,也要反映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还要揭示出核心问题: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 ?通过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第三个儿子主动帮妈妈提水,只有他知道体贴孝顺父母,所以他才是妈妈真正的儿子。至此,文中道理得以昭示,故板书把文前提出的?换成!。

  【特别建议】

  要正确处理文本主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有这样一则教例:有学生认为本课中三个儿子都有长处,都可以是妈妈引以为荣的儿子,大概这个观点是教师没有想过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就肯定学生是善于创新的孩子。其实,这个孩子的理解明显背离了作者的本来意图,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是:只有知道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我们应该做体贴关心父母的孩子。从这例背离文本主旨的所谓创新思维看,它反映了孩子并没有读懂文意的情况,如果我们教师纵容此类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在纵容孩子不读懂课文就胡乱创新的错误习气,危害很大,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和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