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我们来看这幅图(/|/|/|),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边板书边说:“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人数与杠杆数一一对应,人数=杠杆数”。

  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提问:他们在抬杠杆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左边的杠杆没有抬起来?怎样才能把左边的杠杆抬起来?

  1)增加1人(动画演示)

  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人数=杠杆数+1

  提问:你能说说这两幅图的区别吗?

  板书:两端有人一端有人

  2)首尾相接(动画演示)

  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人数=杠杆数

  提问:如果有4人,怎样才能把4根杠杆抬起来?5人呢?

  小结: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时,人数=杠杆数

  二、探究新知

  1、P.117例题1

  1)学生读题

  审题:每隔 5米 栽一棵,怎么理解?(每段 5米 )两端要栽,说明什么?

  提要求:请同学们先独立解题,再由小组讨论解题思路以及理由。

  汇报:先算什么?

  提示:如果我们一时想不清要不要加1,我们怎么办?我们可以先把数据改成小一点,再画线段图,找出规律再解答。

  学生画出线段图后说说规律。

  2)对比后揭示课题:

  我们来对比一下抬杠杆与植树有什么联系?

  树的棵数相当于什么?

  两端都有人相当于什么?

  间隔数相当于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把研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

  3)改编题:

  如果把“一边植树”改成“两边植树”,怎么解答?

  你准备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后交流答案。

  三、尝试练习

  1、P.118做一做

  学生读题后提问:每隔 6米 ,就是什么?

  学生看线段图中的第一棵和最后一棵,说说是两端都种还是一端种?先算什么?

  独立解答。交流答案。

  2、出示P.122T. 2.3.1

  让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重点强调:T.1

  课件演示5时的敲钟过程,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敲完,敲的下数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什么?敲钟的时间相当于什么?再说说解题思路。

  四、拓展练习

  出示题目:“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为 13.72米 ,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 9.14米 ,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是 14.02米 。你们知道他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

  出示线段图后,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师补充强调:植树问题中,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当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