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空城计》优秀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抓特点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描写诸葛亮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1“笑”这个神态,文中描写了几次,你能根据他不同的笑推想一下他的内心吗

  A“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理解笑容可掬的意思并展开联想。提示:大兵压境,故作镇定、轻松)

  B“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结合情况谈感受,并联想。提示: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

  C从“笑”这个神态,我们看到了——诸葛亮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等。

  2除了神态,文中还写到了他的语言、动作,找到相关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拨:如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尽在眼前。)

  引导学生去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与文本对话,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诸葛亮的语言、动作,掌握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理解次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1了解众官的反应和见识,体会衬托的作用。

  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找到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目的:通过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通过众官“无不骇然”衬托诸葛亮“抚掌而笑”;通过众官“必弃城而走”与诸葛亮妙计退敌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