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教学设计(6)

时间:2021-08-31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

  在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习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3、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0

  一、激趣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云雾》。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件展示)看到同学们一脸的惊讶,老师想知道你们在惊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美、神奇……

  (当学生回答到变时,提出)课文用了什么词?

  回答不出来就引导:庐山云雾一会儿……一会儿……(根据学生回答补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我们看到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它们不停地变化,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

  理解瞬息万变。你知道瞬息万变的含义吗?

  瞬息:眨眼之间,呼吸之间;万:比喻很多;变:变化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繁多。

  直接拿出就问:极短的时间是用表示的。眨眼间的工夫就有上万次的变化,它的变化真是又多又快啊!

  二、体验云雾的变 (27分钟)

  1、我们感谢摄像师给我们留下了瞬息万变的云雾。作家也用他的笔记录着云雾的变幻,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是否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它的瞬息万变。你可以在你感受到的句子上圈圈点点划划。

  2、交流感受 (20分钟)

  ①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重点:理解)

  a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弥漫:在某种东西之中充满或布满着另一种东西,渗透各处。

  说明云雾多;浓:程度深。(引读:……那是怎样的云雾啊!)

  c指导朗读

  (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瞬息万变的感觉。能不能把这么的云雾在瞬间变出来)

  ②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多角度)

  a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那是在同一种情况下出现的景象吗?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挑自己喜欢的一种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b细读,品词品句

  风起浪涌——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

  飘飘悠悠——感觉到庐山云雾的轻柔、飘逸

  (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很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不完全相同

  (生读、生评价、指名读、齐读)

  c自由轻声读句子,闭目想象,说说感受。

  d你觉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觉最好?

  可以配上音乐读;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画笔表达。

  云雾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景致,真是瞬息万变啊!

  ③ 庐山云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重点:句式)

  a时而……时而……说明变化多,而且快。

  自由地读一读,感觉一下这时而变幻的云雾,谈谈你的感受。

  b冉冉升起形象的理解。终日说明时间长。

  团团相衔:团团相连接。

  浮游荡漾:漂浮在水上,在空中回荡。

  c想象雾气的变幻,谈感受

  d指导朗读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引读、齐读) (3分钟)

  三、赞变 (8分钟)

  这就是庐山云雾。庐山云雾扑朔迷离,一会儿“风吹云气迷谷起”,一会儿“烟际浮萍一点清”,一会儿又像“一个皓白的幽灵”,滔滔滚滚,云翻飞渡,使青峰秀岭幻变成银涛中的孤岛,时隐时现,创造出奇绝的朦胧美。

  有多少文人墨客也赞美庐山,留下了多少优美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课件展示)

  自由地读一读,并挑选自己喜欢的话多读一读。

  四、写变(机动)

  欣赏了多变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也来动手写一写,你可以挑选我们学过的其中一个句式来描写云雾,也可以自己发挥抒发自己的感受。

  交流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11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