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课堂《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七彩课堂《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如自然物(守株待兔)、人(刻舟求剑)。)

  作者简介: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读一读:正音

  辩斗dòu盘盂yú 沧 沧cāng 凉 凉 探汤 tāng 孰 为shú wéi 汝多知zhì乎

  读一读: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和语气。

  解词译句:

  1、先在小组间按古文翻译的方法互译。

  2、翻译时碰到的难词难句把它划出来。(显示重点)

  议一议:解司译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缘故)。

  2、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正午)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4、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日中则(就)如盘盂(盛饮食的器皿),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清凉而略带寒意),及其日中如探(伸手)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判定)也。

  7、两小儿笑曰:“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多知(同“智”,智慧)乎?”

  7、议一议:理解文意。

  板书:

  如车盖(大——早近) 如盘盂(小——午远)

  沧沧凉凉(凉——早远) 如探汤(热——午近)

  8、议一议:分段及概括段意。

  一、(1)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2-5)两小儿各抒己见。

  三、(6-7)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9、议一议:研讨内容。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为什么各有不同的结论?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一致。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着谦虚诚实的态度。

  4、“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原文是“讥笑”的意思。

  从孔子的实事求是的谦虚诚实的态度上来看,是不应该“笑”的。我们还应该向他学习。

  小结: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更需要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腾飞!

  堂堂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见两小儿辩斗( ) 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也(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翻译句子(4分)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 )的精神。(2分)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 ) (4分)

  5、这则寓言告诉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些?

  3、写出你自己对大自然的一些疑问?

  七彩课堂《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