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讲解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古诗讲解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图上景物。

  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示的古诗《游山西村》。板书诗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找出生字。

  2.检查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进行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组词

  莫(莫非) 腊(腊月) 浑(浑身) 疑(怀疑)

  (3)出示整首诗进行测试。

三、学习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看注解,自由了解诗意。

  (1)了解词语意思。

  腊酒浑:腊月里自家酿的酒很浑浊。

  足鸡豚:鸡和猪很充足。

  山重水复: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柳暗花明:柳色葱郁鲜花明媚。

  (2)了解诗句意思。(出示课件)

  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

  丰收之年,他们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

  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个村庄。

  (3)交流:这首诗的1、2句与3、4句各写了什么?

  1、2句:写了淳朴的村民习俗。

  3、4句:写了秀丽的山村风光。

  3、欣赏诗句,朗读诗句。

  (1)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一生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用课件出示)谈感悟:这两句诗写出了主人的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铺垫。(师总结)

  喜欢这两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师:喝着农家的酒,吃着农家的美味,此时,你若是诗人会说什么?吟一吟。

  诗人吃好喝好之后又干什么去了?

  (游历去了)

  师:请读出相应的诗句。(多媒体出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喜欢这两句的站起来读一读。

  师:这两句诗,大家欣赏什么,从中悟出了什么?

  “疑”字用得好,一个“疑”字把陆游游山村时四周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惑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

  “又”字用得好,一个“又”字把乡村处处繁花似锦的美景,描

  绘的宛然在目。

  谈感悟:只要不惧困难、艰险,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师:你平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举例说一说。

  (2)朗读诗句。

  师:这么纯朴的民风,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什么之情?

  (向往)

  师:请大家带着这份向往一起朗读《游山西村》

  (3)齐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课堂小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常用来比喻遇到困难,勇于克服不畏艰险,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布置作业 背、默写古诗。

  古诗讲解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

  《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当堂背诵。

五、学习《望岳》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七岁会作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上刚唱.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靠朋友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进土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2.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3.背诵指导。

六、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1,2,3题。A类

  2.默写三首诗。B类

  3.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C类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后二词,朗读、背诵这二首词。

  2.理解二首词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二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前三首诗。《观沧海》是乐府诗,《次北固山下》和《望岳》都是五言律诗。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两首词。《如梦令》和《西江月》是词牌名。

三、学习《如梦令》

  1.作家作品简介

  《如梦令》选自《漱玉词》,作者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来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跟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离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常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集。

  2.朗读这首词。

  3.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天真、活泼、豪爽的性格。词人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只写了夏日游饮归途中的一个片段,抒写了片刻之间美的感受,仅仅33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跃,情深味浓,新奇可喜。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流转自如,表现了独到的功力.

四、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3.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五、写分析短文,就两首诗你所体会的意境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抽查几个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二4,5.三A类

  2.默写二首词。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