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⑴ 解释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⑶ 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⑷ 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⑴ 解释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⑶ 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⑴ 解释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⑵ 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⑶ 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míng

  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4、《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②

  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版本: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