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情况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的云南,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亲眼看见下雪。因此我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感知雪花的外形,再让孩子自己尝试撕“雪花片”,同时也赋予雪花有七彩的颜色。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撕纸的能力,也让孩子认识了三种基本的颜色。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七彩雪花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2、认识红色、黄色和绿色。

  活动重、难点: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黄、绿颜色的彩纸,幼儿每人一个装雪花的篮子,下雪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下雪的视频(或图片),感知雪花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你见过冬天下雪吗?

  2、教师:雪花是怎样的?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请你做做看。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1、教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老师这里有七彩的雪花,你们看!(教师撒出七彩雪花,边撒边说“下雪了”。)

  2、教师:老师的雪花有哪些颜色?

  3、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下雪呢?你手上有哪些颜色的纸?怎么把 它们变成小雪花呢?

  4、教师边和幼儿互动,边示范讲解: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将撕好的雪花放在篮子里。

  四、做游戏“下雪了”。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下雪”吧!

  2、请幼儿拿起装雪花的篮子,一起撒雪花。

  情况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车,这也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契机。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选择玩具汽车的车轮,让幼儿尝试用车轮来进行滚印画。从而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开车去旅行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2、体会车轮压印在纸上产生痕迹的过程,对印画、色彩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玩具车,幼儿每组一盘调好的水粉颜料(盘里垫上棉花),每人一张白色绘画纸,抹布若干,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小朋友,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了?你们是怎么去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示范滚印画的操作过程。

  1、教师:老师要开车去旅行了,嘀嘀??嘀嘀??呀!车轮掉到坑里啦!(教师拿起汽车的轮子到颜色盘里蘸颜料。)

  2、教师:老师要赶快开上来,开到大马路上。(教师拿起蘸好颜色的轮子在纸上滚印画。)

  3、教师:你看,老师的汽车轮子把大马路变得多么漂亮!小朋友,这是怎么变出来的?

  三、幼儿在美术画册上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并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

  2、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操作,印完后用抹布擦干净车轮。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教师:好漂亮的马路呀,我们来看看马路上有些什么颜色、什么花纹?

  2、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注意节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感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5、诵读古诗。

  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注意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