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关于《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上课前要备课,备课要备教材和学生,但怎样来准备呢?今天我班门弄斧,以《画里少了什么》为例,把自己的备课感受做一展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儿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故事。在美

  术课上,老师让全班同学集体绘画《海洋世界》,同学们在长长的画卷上,画满了大鱼,经老师提示,同学们认识到这不是海洋世界,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讨论,同学们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画好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一个较深的道理。这是教参中给我们的提示,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意是文章的灵魂。当我刚看到文章时,先被它的题目所吸引。题目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立刻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它少什么了?为什么会少这些东西?并且它还具有前推后延的作用。开始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作画,后面是在明白道理之后互相配合作画。抓住画里究竟少了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表达也很精致。尤其是善于通过前后照应、相映成趣的词语,在对比中显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读来既感到清晰明快,又生动有味。比如前期画画完了,书中却说是奇怪的画,最后才是真正的画。理解本文,抓住这些词语,体会作者表现主旨的匠心。另外,这个故事看似简单浅显,但绝不单调平板、一览无余,而是摇曳多姿、引人入胜。故事的发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过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终要亲口尝一尝,贴切生活的本质真实。

  从结构上来看,这篇课文自然段较多,但从意思上看可分为三个大的段落,15自然段主要讲学生自发作画,画出了一幅奇怪的画;616自然段主要讲学生们进行了讨论,明白了道理(1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学生们重新画了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我觉得教师分析把握教材的结构,能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它的起承转合,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确定了这些,本课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采取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在脑海中渐成雏形。不需多做分析,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画好海洋世界,体会其中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品悟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主张在学习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本课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学过的道理能得以运用,指导行为。我们生活在海滨城市,对大海、对海洋生物并不陌生,特定的环境,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舞台,使他们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又给他们搜集书面资料、应用现代化手段等方面带来了方便。加上孩子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完全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所以说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有较强针对性,有的学生从理论上能够说出道理来,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并不见得能够发自内心的认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打动学生的心,

  切实有所感受,在实际行动中做好这一点,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它的美感所在。可能有的文章体现的是情感美,有的是一种智慧美,而本文则是这种情操美,即发现真理、意志美德等,这促使我进一步设想解决方法,努力从这个点进而联系全文进行三个维度的.搭设,并确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写7个生字,能认读8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集体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

  4、学生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到分工合作。

  四、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以探究式阅读为指导思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导语:课前我从美术老师那知道,很多同学喜欢画画。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篇跟绘画有关的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内容,读有所获。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全文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学生在读准课文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好准备。)

  (1)学生质疑。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读课文时你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质疑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画里少了什么?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什么样的?等。(本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文章内容偏差很大,教师也可参与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较容易可以请学生当时解决)

  (2)制定目标。

  再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应先解决哪个问题?学生读书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画里少了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课文的叙述顺序,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读领悟,读懂课文。

  (一)解决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结合52页的句子进行对比练习。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并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前预习理解了这个问题。同时渗透读书方法。)

  (二)解决画里少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后,从语言文字理解到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教师相机引导:海洋生物还有什么,你能介绍几种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海洋世界的录像。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课后预习,回答问题。通过观看录像,对海洋世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课件出示:一幅大鱼图)。教师导语:海洋世界这样美,可同学们为什么却画了一幅大鱼图呢?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呢?请同学们再认认真真读读第16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

  (学生在上一环节对海洋世界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读课文,知道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教师出示大鱼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学生读书后,教师参与探究。教师导语:老师认为是同学们的绘画水平不高?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画?学生联系上下文反驳教师的观点。最终悟出画里少了同学们分工合作的精神。

  (在解决重难点时,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反驳教师的观点,引起进一步的思考: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读活课文。

  师生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

  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道理完成图画,在实践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通过课堂练习,落实读写结合。)

  在课堂中,我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相互作用的对话、活动,努力创设融洽的氛围,与学生交流对我们和我之间关系的体会,同时,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学定教,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的过程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不断进步。最让我满意的是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前面提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学习、做事时很少想到别人,此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及时积极地评价,特别是评价语言针对性强,评价语言生动、具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于《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2.《 画里少了什么》的教学设计

3.课文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

4.关于《画里少了什么》的教学设计范文

5.关于《画里少了什么》的教学反思

6.课文《画里少了什么》教案范文

7.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范文

8.《画里少了什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