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郑小波在5月初要参加市级科学赛课,教研组集体选了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来试讲。经过两次试讲,发现依然有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决定由我和李健同题各上一次,共同来寻找解决方法。
这节课上起来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点:1、对于石头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大家似乎兴趣不怎么浓厚;2、学生带来了自己的岩石,可是课堂上多是使用老师准备的岩石,可能会影响学生带材料的积极性,但如果完全使用学生准备的岩石,材料的结构性又得不到保证;3、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描述进行的还不够;4、给岩石分类这一环节较为薄弱;5、课堂时间明显不够用。
我上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试着寻找解决方案。在郑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我加上自己的想法,简略地完成了本课的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
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研究岩石的兴趣。
体会科学语言需要直接、清晰、准确;科学思维需要清晰严谨且灵活。
教学重难点:
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块岩石,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岩石和几张标签纸。
教学环节:
一、引入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照片(石山、河边鹅卵石、土壤下的岩石、海底岩石),它们里都有一种东西,是什么呢?(生答岩石)
这些物品(图片显示石刀、石屋、石桥、石桌凳)都是由什么做成的呢?(生答岩石)
这些(石英钟、铅笔、硬币、石膏像)呢?(学生答不出)
它们的主要部件也是来自于岩石!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高山、平地还是海底都可以找到岩石的踪影,这些岩石紧紧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坚硬的外壳。人类很早就懂得利用岩石,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可以把岩石磨成各种工具,后来人们又建造石屋、石桥等等,现在,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各种物品中找到岩石的身影。岩石到底有什么特性让它们如此重要呢?不同的岩石又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停顿)就让我们开始对岩石进行研究吧!
【意图:第一次的四幅图暗含高山、平地海底等地表都有岩石的意思,与后边的引导语相呼应。石刀石屋等物品学生看到图片就能轻易答出他们是岩石做成的,这些物品也是是人类从很早开始就使用岩石的证明,暗含了岩石对人的生活很有帮助的意思;而石英钟等物品看不到岩石的踪迹,看起来它们也没什么共同的组成成分,学生在老师这次提问时应该难以回答,和上次回答形成强烈对比,在这里制造出一个认知冲突,学生很想知道答案,老师告诉他们这些物品的主要部件也是来自岩石,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岩石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岩石,但是这些物品怎么会来自岩石呢?学生依然不清楚并且强烈地想知道,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岩石的兴趣。】
二、观察描述岩石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带来的岩石,四人小组互相说说你们的岩石从什么地方搜集到的,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另外,老师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岩石作为补充,请各小组组长到后边材料中心领取,并把你们自己准备的岩石和老师准备的合在一起,像老师那样给你们自己的每块岩石也贴上标签写好编号,每个同学选择一块岩石仔细观察,并记下它们的特点。开始行动!
【意图:以贴标签的方式把学生带来的岩石和教师准备的岩石合在一起进行观察,暗示学生两种渠道的岩石同等重要,要一起研究,既可以保证学生带材料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材料的结构性。给每块岩石贴标签还方便后边各小组进行交流。这里互相说说岩石来自哪里和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观察的活动只在小组内进行而没有进行班级交流,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相对简单,组内进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每个带岩石的学生都很乐意甚至急切想告诉同伴自己岩石怎么来的,观察方法也会在观察后的交流环节涉及到,因此不分别进行班级交流以节约时间】
(生开始活动)
有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组的'岩石都放到展台上,并描述其中的一块,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他描述的是哪一块呢?(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词汇进行引导,记下好的词汇。学生
自己组的岩石放到展台上,念自己的记录,全班同学共同推测应该是哪块)
可能用到的引导语:大?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具体点?
像……的哪个特征呢?那就直接这么描述。
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描述得很清晰明白!
我们为什么能分析出来他在描述哪块岩石?/为什么没分析出来?
【意图:怎样在一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的同时提高倾听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呢?这个环节采取了猜猜看游戏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共同来根据描述分析出结果。教师强调根据发言学生的描述分析出到底是哪一块,其实是对描述和倾听双方共同提出了要求,描述者要描述得清晰准确,并把那块岩石的主要特征讲出来,而倾听的学生需要边听边思考才会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中肯的评价和及时追问都有助于学生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
三、给岩石分类
岩石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大家能够利用岩石的相似点给各自小组的岩石分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试试看!
一个小组到展台摆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你们的分类标准是……
同学们认同这样的分类方法吗?为什么?这样分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便之处?
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在这些标准中,哪个标准来给岩石分类更合适?为什么?哪个标准不太合适?为什么?
地质学家也在经历了类似的一系列讨论之后决定把岩石按它们的形成原因进行分类。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1-52页《岩石的成因和分类》,思考地质学家把岩石分为哪几类,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
【意图:这里没有事先讨论分类标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先来分类,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对于分类的前概念是怎样的,并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进行相应引导。教师提出一个个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对各自的分类标准进行审视,认同或修正自己的方法。】
课后反思
引入环节基本按照预设完成并达到预设效果。
描述岩石特征环节给岩石贴标签用时较多,但学生兴趣浓厚而且确实贴了标签后随后的交流便利了很多,描述和分类时学生自己带来的岩石的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如何节约贴标签的时间呢?我认为事先在标签上先写好编号让学生直接贴并且教师在操作前进一步明确方法和要求肯定会提高效率。学生交流对岩石的观察环节我认为比较成功,基本达成预设,但是用时有点多,应该可以进一步压缩时间。
由于前面环节用时较多,到分类时只剩下十来分钟时间,考虑到内容比较多,就没有分组分类而是直接请一个同学现场在展台上分类并分析,对班级而言,预设也是基本达到,但是没有每个人进行分类就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分类想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最大问题是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