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数学信息,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注重对解题步骤和策略的巩固和强化。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后,及时地对解决问题的经过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步骤及方法的掌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练习,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练习题:小红要写12个大字,已经写完了7个,还要写几个大字?

  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计算还要写几个大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问题是什么?

  生: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2.选择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制成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的条件。

  3.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述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提问:求还有几人没来,怎样列式呢?

  生:16-9=7(人)。

  提问: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生:16表示踢球的总人数,9表示已经来的人数,7表示没来的人数。

  4.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强化记忆。

  (1)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提问:“还有7人没来”,解答正确吗?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预设

  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生2:7+9=16(人)。

  小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来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2)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共分为几步?

  (生总结)

  提问: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用到呢?(不是)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①通过看图和文字信息,获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②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③检验结果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