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3篇(2)

时间:2021-08-31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知识,初步体会课文大意。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2、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等。

教学过程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三、检查预习

  四、字词重点归纳

  1、重点词句

  加惠:给予恩惠

  长者:忠厚长者

  错意:置意

  休祲: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征兆

  挠:屈服

  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意为直身而跪。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头。

  2、古今异义

  虽然——今:表转折古:即使这样

  是——今:表判断古:这样

  易——古:交换今:容易

  谢——今:感谢古:道歉,谢罪

  3、词类活用

  广:形容词做动词扩大

  轻:形容词做动词轻视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五、整体把握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4、你如何评价唐雎?

  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敢于献身、大义凛然

  六、研讨与探究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3、概括段意。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有恩于安陵君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使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三)分析第三自然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权,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决心。

  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正确吗?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七、文章结构分析

  起因:以地易安陵愿终守之

  秦王不悦使唐雎使于秦

  经过:故不错意也非若是也

  轻寡人与虽千里不敢易

  高潮: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结局:长跪而谢之

  八、拓展探究:

  (一)如何刻画人物?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秦王:色挠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二)唐雎的说话技巧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道义)、言之有“力”(威力)

  九、启示: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课后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