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一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则必须以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使课堂充满“自由”的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充满求知的渴望,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探索和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的潜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2.培养直觉思维,点燃创新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直觉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活动几乎就是直觉。”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普遍认为数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认识活动,是不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的,但是从创造性的角度来讲,创造性思维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必须以扎实的知识背景为基础。所以,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理性的分析思维的培养,也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猜想和推测,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并不是求“一”的认识活动,问题的解决可以追求最佳的途径,但也应注重寻求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不同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设计二
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数学教学设计三
深挖教材内容,并不断突破创新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人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主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性讲解,除了把握好教程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之外,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时问,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学设计需有一定的针对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扩展相应的课外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具有一定的空问感知,并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学设计上应该循序渐进,搜集一些关于方向的儿歌和词语,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简单讲解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东、西、南、北”,在教室里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正确的学生以奖励。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扩展性教学,给学生讲解在森林里和航行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有针对性的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出发。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够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起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包含相应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学情境中应该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掌握相应的知识。最后,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应该包含的问题具有层次性以及整体性,让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贯穿始终,通过不断深入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围、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用线围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感知;可以让学生在长方体中寻找不同和相同的长方形,增强学生对平而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理解。再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像进行折叠,这学生自己寻找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层次性以及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