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对一年级的学生,已经不能再称为新生了,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我想应该在这个学期开始进行“分小组合作”了。
《花地毯》这一课,是分小组合作的极佳题材,老师要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过去上这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人做一张“小地毯”,然后再拼贴成一张“大地毯”,但每一次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多数时候是完不成的,后来经过反思,我要学生一个小组完成一张“小地毯”,然后把每个小组的“小地毯”拼贴组合成一张属于班级的“大地毯”,这就要学生必须是分小组合作完成,我决定利用《花地毯》这一课对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训练。
“分个小组没什么难的,分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的“小地毯”,太简单了”我想。那就分呗。
来到教室上课了,没有小组(有的班级的分组不适合美术课的合作活动小组),重新分!六个小朋友一个组,一个组一个组地分!这下可好,孩子们兴奋了,教室里一片欢腾!“安静!安静!大家都安静了,咱们快一点儿分好了组,还要上新课做“花地毯”哪!”可是在那个情况下,哪有肯理会老师的呀?凑合着赶快分好了组,上新课。看看时间,过去了十几分钟了!要知道一节课只有35分钟!新课过程中,真是艰难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新课,你就看吧:由于乍一分组,组内同学们说话的、发生摩擦的、吵闹的、还有不听讲的,贯穿了整个新课的授课过程,光是处理这些问题就占去了很多的时间,终于让学生了解了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欣赏过了老师的范做,经过演示知道“大地毯”是许多个“小地毯”拼贴组合成的,孩子们也知道了制作“花地毯”所使用的方法了,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制作方式了,可以进行分小组合作了,然而刚刚开始几分钟,下课铃声响了,一节课就这么过去了。因为没有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失败感令我的心里很是难受,对自己教学的信心也有着极大的挫败感。我不禁思考:这分小组合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到底是好还是坏,原本要求一课时完成的内容,现在可好,别说完成任务,就连基本的动手操作都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我开始犹豫了,后面的几个班级究竟还要不要分小组合作!几经犹豫,我忽然想到:如果因为怕这一课完不成任务,而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后再进行分小组合作时,那不是仍然不行吗?难道以后都不进行分小组合作了吗?还是得进行,现在训练了,以后就好了,还是应该把“分小组合作”训练好。
几天后,还是这个班。上课后,我带领学生简单的对上节课进行了复习,马上开始进行分组,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这一节课分组时间缩短了不少,孩子们马上可以动手了,我心里很高兴。成功了!我一边美滋滋的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一边巡视着指导学生,嗯?!小组里的同学怎么都是各做各的,根本没有合作的影子!这是怎么了?怎么都不合作?是我要求的不清楚吗?我确实是要求:“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小地毯’”呀?经过询问,原来,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怎样合作,他们不知道大家的劲往一处使,把自己做好的东西集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任务,就“小地毯”来说,他们不知道把自己已经剪好的纹样都粘到同一张底纸上,完成的作品就是他们自己小组的。这多少有些令我吃惊,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吗?我开始有些着急了。唉!着急也没有用,慢慢教吧。我请一个小组同学做例子:先把小组的六个同学分别编上了1—6号,然后,拿出一件我做的蘑菇图案的“小地毯”:“1号同学做红色的小蘑菇,2号同学做绿色的小蘑菇,3号同学做黄色的……,然后每个人把自己做好的小蘑菇粘到同一张底纸上,这样,这个小组的‘小地毯’就做好了。”“噢……”学生们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噢……”声,这多少有些令我感到意外,原来学生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小组合作。经过这样的“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终于知道了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经过,不过却是让我的心态平静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我的期望不要太高;我们觉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及其困难的;对我们司空见惯的,不要认为他们也都见过、明白,总之,一年级就是一年级,就是孩子,是6、7岁的孩子,所以我告诉自己:正视一年级学生,莫着急。